|
神探档案
安景伟,男,四十七岁,孟津人,一九八七年七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后调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即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现为毒化室主任、毒物分析高级工程师。 |
|
无论何种毒物,实验室内的高科技仪器都能叫它现出“真身”。 | |
安景伟的实验室里,总有一台机器在嗡嗡作响。这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2004年3月购入的,价值近百万元,内存17万种毒物信息,能快速核对出送检样本中所含毒物的种类。
由于该仪器从启动到正常运行至少需要4个小时,而毒案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按照惯例,除正常维护、升级外,这台仪器要24小时开机,以防万一。其实,安景伟和他的团队就像他们的这件宝贝仪器一样,长年紧绷着神经,随时准备战斗。
与毒打交道的人
大学毕业后,安景伟被分配到市卫生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工作。1993年9月,他进入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从事毒物分析工作至今。也就是说,安景伟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与毒物打交道,而且越来越“毒”。
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引起生物机体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就是毒物。安景伟说,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无毒的物质,只有无毒的使用方法,“输氧过多、输液过快、吃盐过多,都能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研究涉及法律问题的生物检材或其他检材中毒物的分离与鉴定,为确定是否中毒或中毒致死提供证据,即为安景伟所在毒化实验室的工作内容。他们检测的毒物包括氰化物类、亚硝酸盐类、毒品类、农药类、毒鼠强、一氧化碳等。
“大部分时间,我们都是在为死者申冤。”安景伟说,“不少案例看似属自然死亡范畴,实则暗藏着无耻的阴谋。我们的工作就是要揭露真相,惩治凶手。”
17年来,安景伟完成各类毒案检验鉴定工作2000起以上,协助侦破各类重特大案件300余起,为我市的毒检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他是我市荣获联合国禁毒署毒品检验鉴定资格的第一人,前不久还入选了“河南省公安刑事科学技术中青年人才库”。
从瓶瓶罐罐到高科技仪器
20世纪90年代初,安景伟所在的毒化实验室主要依靠传统的检测方法。“所有分析都要依赖看颜色、闻味道等原始方法,或者摆弄那些瓶瓶罐罐。”安景伟回忆说,“这么做灵敏度不高,效率相当低下。一遇到反应稳定的毒物,大家就束手无策了,只能请求上级支援。”
该实验室曾于1985年前后购入一些设备,但因无人会用,这些仪器一直搁在仓库。安景伟从警后,得知此事大喜,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钻研,终于将散落的零件组装在一起。两台大型分析仪器——气相色谱仪、紫外光谱仪先后投入使用,毒化实验室进入现代化仪器分析时代。安景伟说,仪器在投用当天就检测出一例喝农药自杀案中的毒物成分,效率之高,令人振奋。
20世纪90年代中期,检查酒驾不像现在这么便捷。安景伟在一无技术资料、二无先进仪器设备的条件下,经过上百次实验,终于完成了驾驶员血液中酒精浓度定量分析的科研任务,填补了我市交通事故鉴定史上的一项空白。2002年8月18日夜,市民张某酒后驾车,造成重大交通事故,但张某拒不承认自己饮酒,使事故处理陷入僵局。最后,安景伟利用上述方法,检出张某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超标。在证据面前,张某低头认罪。
毒鼠强是一种剧毒鼠药,无色无味,是犯罪分子最常用的投毒药物。在全国近年来发生的投毒案件中,使用毒鼠强的就占1/3。2002年以前,我市根本无法检验这种毒物。
有一次,一个孩子疑似误食毒鼠强,样本被紧急送至刑科所毒化室检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无能为力,只能驱车转送省里检验。可检测结果出来时,中毒的孩子也停止了呼吸。
这件事深深刺痛了安景伟的心。他主动向领导请示,进行科研攻关。在此期间,安景伟吃住都在单位,有时为了获得一个数据,连续伏案10多个小时。几十天后,安景伟宣布:他探索出检验毒鼠强的各项技术,洛阳不能检验毒鼠强的历史就此改写。
2004年,我市加大对毒化实验室的投入力度,购进了先进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以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等仪器,毒物分析检验能力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应该说没有一样毒物能逃过我们的‘眼睛’!”安景伟说。
剥茧抽丝,为死者申冤
读者是否还记得前段时间发生在洛宁的恶女婿连环投毒案?(详见本报6月28日A25版)经鉴定,3名死者身上都检出了毒鼠强成分。当时,开棺提取检材的正是安景伟。那些颜色黢黑且带有恶臭的尸体组织,一般人见了避之唯恐不及,安景伟却在连夜化验之余,将其小心翼翼地保存起来。他说:“来之不易呀!它完全可以将不法分子送上法庭,为死者申冤。”
硫酸铊是用来制作杀鼠剂、杀虫剂的原料,有人却用来泄私愤毒害他人。2000年下半年,涧西某公司职工连续出现怪异死亡症状。其中有一名75岁的老者,刚开始出现胸骨疼、胸闷、下肢乏力等症状,后来脚底疼痛发麻,3天后脚底不敢触地,5天后死亡。
根据专业分析,奉命参战的安景伟很快认定罪犯用的是硫酸铊。后来,他和法医一起连夜赶赴死者老家开棺,提取有关检材,检验后得知死者正是因铊中毒死亡。这为案件的侦破提供了科学数据,警方很快将犯罪嫌疑人王某抓获,并了解到其因仇恨而投毒的犯罪事实。
有人曾问安景伟,检验出投毒结果,意味着又要死一个人,这是何苦呢?他诘问道:“好人惨死,坏人却逍遥法外,合适吗?我就是要让投毒分子付出应有的代价!”
争分夺秒,向毒物抢生命
“处理投毒案,刻不容缓。”安景伟说,“一有案发,我们放下饭碗就得走,一秒都不能耽误。有时,我们的工作就是在跟毒物抢生命。”
2003年10月,我市某县发生特大水井投毒案,数十人中毒,全县供水系统瘫痪,案件震惊公安部。案发当天,安景伟主动放弃休息,立即赶赴实验室开展工作。鉴定结果显示,水中毒物是一种有机磷类剧毒杀虫剂。这就为供水系统的恢复、中毒病人的救治以及案件的顺利侦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后经查证,该县一家经营饮用水企业的老板嫌自己生意不好,便向公共水井投毒,本想着大家在闻出井水有异味后会纷纷来买他的水,不料酿下大祸。
2003年5月14日,汝阳县小店镇某村一两岁女童突然出现呕吐、抽搐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县医院治疗。医生进行了一系列诊断,均未查明病因。家属情急之下向县公安局110报警服务中心求助。血样被送来后,安景伟利用先进的气相色谱仪,很快检出女童为毒鼠强中毒。医生闻讯赶紧实施了有针对性的治疗,女童最终转危为安。安景伟化验工作的高效率,赢得了当地警民的赞扬。
不信标签,只信结果
有一次,有人送来检材,称一男子喝农药自杀了。安景伟接到样本后,当即开始化验。不一会儿,现场传来消息:农药瓶子已经找到了,看标签是某品牌的杀虫剂,不用化验了。安景伟不予理会,继续手头的工作。检验结果令所有人感到震惊:该男子喝的根本不是那种杀虫剂,而是另外一种剧毒农药。一起伪装杀人案由此拉开侦破序幕。
2003年,伊川某村外一个枯井里惊现一具男尸。经查,该男子生前是精神病患者,其家属早些时候曾报其失踪。按照程序,法医要尸检,安景伟也要取材化验。这时有人说,肯定是此人自己不小心掉进枯井的。但安景伟坚持进行化验,最后在男尸胃中检出高浓度毒鼠强成分。警方进一步调查得知,投毒者就是该男子的亲生父亲。其父不堪其扰,又管不了他,于是将其毒死,并制造了其落井身亡的假象。
“结果出来之前,一切可能都是假象。”安景伟说,对毒物分析工作者来说,他们面对的每一份样品都是一种未知物,都得通过繁琐而严格的程序进行甄别、鉴定。犯罪分子总是千方百计地制造假象,他们的工作就是要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
结语
5篇“走近洛阳‘福尔摩斯’”系列稿件今日刊载完毕。我们要向这些奋战在一线的刑侦精英及其战友们送上由衷的敬意,更为我市刑侦技术的高速发展感到欣喜。犯罪分子无论多么狡猾,最终都会在正义之剑下现出原形。因此,我们更希望这组报道能让所有人警钟长鸣——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记者 孙自豪 通讯员 刘军 崔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