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D06版:教育周刊·校内外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打屁股勿伤孩子的心
帮助您的孩子
考入理想的中学和大学
加拿大留学绿色通道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8 月 17 日 星期    【打印】  
打屁股勿伤孩子的心
记者 李喆 见习记者 胡烨晔
仁伟 制作
  前些日子,法国一名女议员向议会提交了一份议案,希望政府能以法律的形式“禁止家长打孩子的屁股”。此言一出,一片哗然,不少家长对此表示反对。

  国人也喜欢“打屁股”

  近来,法国民间最热门的话题恐怕就是这份“打屁股”议案了。该国资深儿科医生、众议员爱德华兹·昂蒂经研究后认为,“在体罚中长大的孩子对他人具有攻击性”,因此提议在《民法》法典中加入禁止打屁股这条法令。

  不过,该国某调查公司给出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法国人反对这一提议。其中,曾经打过孩子屁股或认为打屁股有理的人达到67%,还有45%的人认为“打屁股能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的权威”。另一方面,回答“尽量避免打屁股”的人占52%——可见很多家长虽然反对通过法律来禁止打屁股,但也不太认同体罚。

  其实,我国的家长们也经常采用“打屁股”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民间还流传着“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俗语。

  近日,记者在我市部分小学和初中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超过80%的受访学生表示,自己曾经挨过父母的打。除打屁股外,他们的家长还使用过揪耳朵、打手、脚踢等体罚方式。不过,大多数学生表示,家长打自己“事出有因”,多数与学生不好好学习、淘气、犟嘴等有关。

  家住太原路的李先生表示,自己其实不愿意动手,每次打完孩子都觉得后悔。但是,有时候孩子实在是太气人了,“忍不住就伸手打了”。

  打孩子有“讲究”

  针对孩子挨揍这一问题,河科大一附院儿科医生王清江表示,在各种体罚中,打头是最危险的——因为孩子年纪小,打头如下手太重,很容易引发脑震荡、颅内出血等危急病症。扇耳光也是极不科学的方式——因为面部神经较为集中,且五官均在面部,他本人就曾遇到过孩子被打聋的情况。

  有些家长喜欢打孩子的小手,王清江认为这也不合适——轻打的话,起不到警示作用;但打重了,孩子手肿了,会影响生活和学习。至于一些家长用脚踢孩子,那就更不可取了,因为腿部力量大,稍有不慎就会伤到孩子。

  王清江认为,相比之下,打屁股的方式对孩子的伤害最小,因为屁股上多是脂肪和肌肉组织,没有特别敏感的区域。但家长出手时还是要注意轻重,且控制好时间,千万不能使用尺子、皮带等“刑具”。

  王清江的说法得到了法律界人士的认可。涧西区人民法院的夏军法官表示,体罚孩子应从教育孩子的目的出发,而且要适度。如果采用不当的体罚方式导致孩子伤残,体罚就触犯了《刑法》,家长就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打屁股”是门学问

  河南省爱趣青少年心理研究中心的高丽介绍说,大多数家长打孩子都是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因此只要处在合理的范围,这一行为本身是无所谓对错的。不过,打孩子的屁股也得有一些注意事项,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采取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

  高丽说,孩子在3岁以前,家长不应进行体罚。因为此时孩子的道德感还没有建立,脑海中并没有对错观念。另外,这一时期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时期。如果这个时候采用体罚,极易使孩子感到恐惧,导致其长大后出现懦弱、进取心差等问题。

  3岁至5岁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占有欲,但远远没有家长想得那么严重。此时,孩子认为所有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所以家长应和孩子多通过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

  6岁前后,大多数孩子进入道德感的建立时期。高丽认为,在这一时期,适当地体罚是必要的,包括适当的冷处理,但家长一定要掌握好度。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其个性、人格、思想都已相对独立,体格也比较健壮。这时,家长应谨慎使用体罚的方式,更多时候应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交流,争取得到孩子的信任。

  让孩子知道挨打的原因

  其实,法国立法部门的负责人曾表示,完全没有必要以法律的形式来禁止打屁股,适当的惩罚无可厚非,而家长也有责任选择更加适合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洛阳市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张素霞认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仅靠家长的言传身教显然是不够的。大多数家长打孩子都是为了教育孩子,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因此,对孩子进行适当的体罚是可以的,但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使用。

  张素霞说,在采用体罚的方式教育孩子时,家长必须让孩子知道自己挨打的原因,让孩子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犯下的错误而接受惩罚,从而起到警示和告诫的作用。家长切勿将打孩子作为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更多时候应尊重和理解孩子,与孩子平等地进行沟通。

  此外,倘若因为误会,错误地体罚了孩子,家长则应该做好补救工作,与孩子真诚沟通,并诚恳地向孩子表示歉意。如果的确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家长可尝试向专业人士求助,绝不能“以暴制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