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森桥残迹。网友 “千古之谜”
摄 | |
在20世纪30年代,洛河与伊河之上曾分别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1944年,它们又都因日军入侵洛阳不得不被炸毁,令人扼腕不已。
这两座桥,分别是中正桥和林森桥。遗存至今的两桥残迹,仿佛在讲述着那段让人难忘的历史。
1
建桥与国民政府迁洛有关
对林森桥,洛阳人很熟悉:从现在的洛阳桥上经过,可以看到洛阳桥东侧、天津桥遗址下游7米处的林森桥残桥。
中正桥位于伊河龙门段。到了枯水期,从焦柳线伊河大桥上向下望去,可以看到中正桥的残迹。
这两座桥的修建,与1932年国民政府迁洛有关。
隋唐天津桥早毁于战火,林森桥建起前的六七百年间,洛河上一直没有坚固的桥梁。洛阳人盼洛河上能有一座永久性的大桥,但一直未能如愿。
1932年1月28日夜,日军突然进攻上海,企图进逼南京,著名的“一·二八”事变发生了。
事变发生当夜,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迁都洛阳,定洛阳为战时行都,以与日军“周旋”。1月30日,南京政府一干官员浩浩荡荡赶赴洛阳。
但此时,千年帝都洛阳已经破败不堪:这里不仅没有足够的办公场所,连居住的地方都难找。更让国民党要员无法忍受的是:洛阳交通不便,要去关林、龙门石窟这些名胜古迹参观,只能通过洛河上简易的便桥——这哪里像一个都城啊!
在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提议下,洛阳成立“行都建设委员会”,打算修建跨洛河和伊河的大桥。
2
两桥均于1937年建成
好事多磨:1932年年底,国民政府迁回南京,洛阳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了,跨河大桥的建设也不例外。
这一停就是4年。
1936年2月15日,跨洛河的大桥才正式动工修建。同年6月,跨伊河大桥也开始修建。
按照设计方案,跨洛河大桥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孔:其中9孔跨度较大,每孔宽20米多一点;剩下的10孔跨度较小,每孔宽11米多一点。该桥桥长300米,桥面宽6.9米。桥的造型是双悬臂式,桥墩是双柱式混凝土结构,桥梁与墩台的节点采用现代桥梁构筑法建造,一律用活动支柱连接。
跨伊河大桥一共17孔,跨径为15.2米。桥全长258.4米,桥面净宽6米,双车道,下部为双柱式钢筋混凝土基础。
承建跨洛河大桥的是一家私营公司,名叫复元公司。该公司特意聘请了当时著名的桥梁专家顾桑前来指导。顾桑勘察了洛河水面和洛阳城区后,在隋唐天津桥遗址附近选定了桥址。
跨伊河大桥由豫西桥梁工程处督修,由上海私营合兴成建筑公司承建。当时,附近的洛河之上有了一座简易木桥,是1935年3月建成的,运输新桥的建材都要从这座桥上通过。
大桥动工时天气非常冷,但洛阳人听说政府要在这里建桥,都兴奋地来到河边观看。
两座桥的建设过程都较为顺利:1937年8月,跨洛河大桥建成通车,被定名为“林森桥”;跨伊河大桥也在这一年通车,命名为“中正桥”。这两座桥成为当时洛阳重要的交通枢纽。
3
“豆腐渣”工程惹众怒
然而,就在林森桥建成后的第二年夏天,该桥北端竟被洪水冲毁近百米!
本来,按照桥梁专家顾桑的要求,该桥应可承重12吨,建成后10年内为“保险期”——不遭遇人为破坏或特大洪水,桥不会坍塌。洛阳人愤怒了:好不容易有了座桥,还没怎么用就毁了。不是说至少保证10年无恙吗?这简直是“豆腐渣”工程!
调查显示:复元公司在承建该工程时,报价为20万元。但桥梁开工建设时,抗日战争已爆发,各地建材价格飞涨,为了获利,复元公司在施工中偷工减料,桥建成后与设计标准不符。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也十分恼火: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刚刚迁至洛阳不久,洛阳已经成为抗战一线,林森桥本该成为物资和军队调度的交通要道,怎能被一场洪水冲毁?!
复元公司面临巨大压力。该公司老板四处活动,收买了有关人员,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卫立煌一度命令抢修断桥,但因资金筹措困难,该桥未被修复。
4
为阻日军两桥被炸毁
两年后,林森桥的修复工作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1940年,当时的河南省政府出资修复了林森桥:不仅被冲毁的桥面被复原,未被冲毁的桥段也被进行了加固处理。
1941年6月,修复工程完工,洛阳市民欢欣鼓舞。但是,不久后,抗战形势起了变化。1943年秋到1944年春,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失利。1944年3月,日军制定了“一号作战计划”,发动了旨在打通中国东北到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
以夺取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是豫湘桂战役的第一阶段。
1944年5月5日,日军到达龙门。驻守龙门的国民党新6师,第14军所属第83师、85师与日军激战两天两夜。5月7日晨,龙门东山最高峰被日军占领,83师、85师撤到龙门伊河两岸,龙门阵地被敌冲破。
为阻止日军向洛阳城区推进,国民党驻洛部队决定炸毁中正桥和林森桥。5月7日9时左右,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所属工兵13团炸毁了中正桥;当天傍晚时分,在该团团长方松龄的监督下,林森桥被炸毁。
据家住龙富小区的年近八旬的市民雷正义回忆,尽管当时他家距这两座桥有10余里,但他仍清晰地听到了爆破声,看到了爆炸发生时腾起的巨大烟雾。
两座桥梁被炸,并未能阻挡日军的步伐。1944年5月23日,洛阳沦陷。
而提议建这两座桥的人——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在随国民政府去重庆后,于1943年5月因车祸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