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7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17 纳伊瓦:遥远的国度
洛阳网广告
18 5岁~8岁的“幼小衔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8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18 5岁~8岁的“幼小衔接”
  ○作者 郑委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二个关键点是孩子5岁~8岁的阶段,这个关键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我把这个阶段叫做“幼小衔接”。

  幼儿园和小学在作息时间、评价体系、知识传授方式、保底要求等诸多方面完全不同,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和过渡是一个“坎儿”,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

  其一,身体上不适应。幼儿园和小学的作息时间完全不同,在幼儿园玩得多,休息得多,孩子形成了一套生物钟。如果没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孩子进入小学后原有的生物钟被打乱,就会出现身体不适应,学习力不从心。试想,我们出国一段时间回国后都要倒时差,何况一个孩子进入小学后,三年养成的习惯一朝被打破,不提前准备怎么行?建议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前2~3个月,就按照小学的作息时间调整孩子的生物钟。

  其二,心理上不适应。幼儿园阶段,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是“今天比昨天好就是进步了”,是孩子和自己的“纵向比较”,很多孩子觉得自己“很棒”,进入小学后,评价一个孩子,要与其他孩子“横向比较”,很多孩子发现自己“不再棒”了,从而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变得没有规则意识、没有任务意识、不自信、退缩逃避,甚至开始顶撞家长和老师。

  孩子的这些行为其实很正常,面对这些“不良”行为,如果教师和家长不会处理的话,可能给孩子造成很大的伤害,从而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孩子一生。

  其三,学习上不适应。孩子进入小学就正式进入中国式的“应试教育”。决定一个孩子学习好坏的因素有三方面,我们称之为“爱不爱”学习、“会不会”学习和“能不能”学习。

  刚进入小学,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都差不多,也就是说“能不能”学习这个因素都差不多,家长和老师应该更多地在“爱不爱”学习和“会不会”学习上引导孩子,让孩子在一二年级就爱上学习,学会学习。

  事实上,教师和家长都在“能不能”学习方面下工夫,很少关注孩子“爱不爱”学习和“会不会”学习,竟然连“怎么预习”、“怎么听讲”、“怎么写作业”、“怎么复习”、“怎么记忆”、“怎么思考”、“怎么做笔记”这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都没有科学而清晰地告诉孩子。很多孩子根本不会学习,慢慢地就不爱学习了。

  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在一个全新的环境,本可以有一两年时间慢慢适应,但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当孩子不适应的时候,很少有人帮助他们,更多的是急功近利的“非智慧”的教育方法,比如空洞表扬、严厉批评、不断要求、讲大道理,导致孩子身体上、心理上和学习上的不适应,可能让孩子一辈子都失去学习兴趣。

  很多家长会问,我们那个年代的“幼小衔接”怎么就没有这么大的问题呢?大家想想,我们小时候的环境像今天这么“急功近利”吗?我们小时候有学前班,可以提前半年到一年适应小学环境。如今学前班被取消了,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

  我们那时候,大部分老师都是“老老师”,有耐心,而现在一年级的老师大部分是经验不足的年轻老师;我们小时候的幼儿园也不像现在的幼儿园这么“先进”,这么讲究“平等和自由”;我们小时候家长不会让我们提前学习那么多小学的知识,所以我们上了小学后会认真听讲,不会做小动作。

  时代不同了,因此,“幼小衔接”成为人生的第二大关键点。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5个重点:第一,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因为生活品质决定学习品质;第二,关注孩子的学习行为,引导孩子学会学习,只有会学习才能爱学习,才可能成绩好;第三,学会和老师沟通,不要用错误的教育方法“伤害”孩子;第四,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只有会和孩子说话的家长才能让孩子听话;第五,要做到以上四点,就要抽出时间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