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翰墨被授予中校军衔后着礼服留影。 |
|
戎马一生,屡获战功。 | |
现住在二炮第二干休所的朱翰墨老人,已经是85岁高龄。老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言谈举止间威武之气不减。
近日,在朱翰墨家中,老人的回忆将我们带回了硝烟弥漫的抗战岁月。
▲▲当上“娃娃兵”
——因为一个白馒头
朱翰墨的老家在河北省东明县(现山东省东明县),母亲早逝,父亲带着他和弟弟、妹妹艰难度日。
东明县当时为日寇占领区。当时,东明地区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常出其不意地打击日军,日军吃了亏后常常把气撒到普通老百姓身上,到各村庄烧杀抢掠。朱翰墨有8位亲人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
1939年初,朱翰墨所在的村里来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对村里人非常和善。有一次,队伍里的一个人给了小朱一个白面馒头——当时13岁的朱翰墨从未吃过饱饭,更从未见过白面馒头。当他把这个白面馒头拿回家和弟弟、妹妹分吃了之后,决定跟着这支队伍走。理由十分简单:能打鬼子,能吃白馍。
经过软磨硬泡,朱翰墨的心愿终于实现了,成了一个“娃娃兵”。
▲▲第一次战斗
——差点被日军俘虏
成了“娃娃兵”,朱翰墨才知道他所在的部队属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是杨得志,政委是苏振华。他加入的部队是冀鲁豫军区五大队,给他白馍的人正是五大队的大队长胡继成(注: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
虽然入伍了,但13岁的朱翰墨还没有枪高,他当了胡继成的勤务兵。不久,朱翰墨就经历了入伍后的第一场战斗,而且差点成了日军的俘虏。
战斗发生在部队驻扎的山东省曹县鲁庄村。黎明时分,2000多鬼子将我军的两个营死死围在鲁庄村。朱翰墨回忆,当时大队部设在一个地主家的院落里。枪声响起之后,大队长胡继成两手举起朱翰墨,把他放在了房屋的顶棚上,让他两手抱紧房梁别动,等啥时候外边枪声停了再下来。
枪声从白天一直响到深夜。大约半夜时分,一群鬼子闯进朱翰墨所在的房子进行搜寻。隔着苇席编成的顶棚,朱翰墨看不到下面的情况,只知道有鬼子用刺刀向顶棚上乱捅了一气,其中一刀差点捅到朱翰墨的腿上。等到鬼子走了,朱翰墨才从顶棚上偷偷溜下来。天亮后,他在附近找到了队伍。这一仗,五大队损失很大,两个营只突围出来200多人。
▲▲永生难忘的地方
——世明港
有了这次经历,小小年纪的朱翰墨成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之后,朱翰墨成了一名小侦察员:他和一名老侦察员扮成父子,深入敌后摸敌情。在老侦察员的带领下,朱翰墨很快成长起来了,他常常混入敌人军事重地查探敌情,多次出色完成了对敌侦察任务,成为部队里很有名气的“红小鬼”。
皖南事变后,为了重建新四军,朱翰墨所在的部队被调到苏中地区,编入新四军第3师8旅。朱翰墨在旅部当通讯兵。这期间,他和22团副团长童世明结下了深厚友谊。
童世明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为人亲切和蔼,打仗足智多谋。1941年9月,8旅刚组建不久,童世明率部经一昼夜激战攻克郑潭口,全歼守敌,活捉汉奸王世珍,为22团赢得了“钢铁大军”的称号。由于对童世明心存敬意,加上工作中和各团级领导接触较多,朱翰墨很快和童世明熟悉起来。童世明很喜欢朱翰墨这个半大小子,在战场上缴获了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常常给他留着。
没想到,仅过了不到两年,两人就永远地分别了。
1943年春,日军对盐阜区进行第二次大“扫荡”。3月16日,童世明率22团与大程集出扰之敌300余人交战于涟东县黄营,经10小时战斗,毙敌近百人。这是敌人进行“扫荡”以来遭遇的第一次惨败。
3月18日,敌人从北禄沟、佃湖等地纠集600多人,带着新式武器,沿废黄河西堤寻找我军作战,企图报复。童世明的22团在废黄河西堤东侧的阜宁县单家港严阵以待。19日,敌与我再次交火。在童世明指挥下,我军连续击退日伪军三次进攻,击毙日军260余人,伪军80余人。当日下午4时,涟东日军数路赶来增援,战斗愈打愈烈。童世明当机立断,命令2营撤出战斗,向范家荡方向转移。他来到前沿阵地组织火力,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就在这时,敌人一颗炮弹击中了他的头部,童世明终因伤势太重壮烈牺牲。
1943年6月1日,阜宁县政府举行隆重的公祭大会,沉痛悼念童世明等烈士。黄克诚师长亲题挽联:“单港永留名,典籍流芳,抚墓碑追怀故旧;黄河长欲恨,烽烟尚炽,闻鼙鼓痛失忠良。”张爱萍副师长参加了公祭大会。之后,单家港改名为“世明港”,单港小学改名为“世明小学”。
▲▲抗战最后一战
——歼灭淮安伪军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华大地一片欢腾。然而,盘踞在江苏淮安的伪军拒绝交出武器。新四军决定坚决消灭拒绝交出武器的伪军,打好抗战最后一战。这个任务交给了朱翰墨所在的新四军第3师。
1945年9月13日,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包围了淮安县城,第7、第8旅等共同担负攻占淮安的任务。22日上午8时,总攻发起。仅用5分钟,新四军即从各个方向突破高12米的“淮安铁城”。10时,城内守敌大部分被歼,只剩伪旅长吴漱泉、伪专员李云霈率残部200余人负隅顽抗。攻城部队集中兵力发起攻击,将其全歼。此次战役,新四军击毙伪旅长吴漱泉以下300余人,俘伪团长以下4350余人。
此后,朱翰墨所在的部队被调往东北,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并一路挥师向南,最终解放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