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出台的《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昨天正式实施,这是中国出台的第一个营养管理办法。
根据管理办法,中国营养改善工作将以“平衡膳食、合理营养、适量运动”为中心,并将建立营养监测制度,对居民膳食状况、营养改善效果以及营养相关疾病进行监测,禁止虚假健康养生信息传播误导大众等。
9月1日也是卫生部倡导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专家呼吁大众保持营养均衡,同时保持吃动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
营养监测包括下列内容:不同人群的食物摄入、膳食结构变化状况;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贫血、钙缺乏、维生素A缺乏等状况;超重、肥胖及营养相关疾病状况等。
“吃得饱”曾经是中国人的追求。经历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食物匮乏时期的中国人,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来能吃饱饭。随着生活的改变,中国人“吃得饱”的愿望已经实现,而随着食物的丰富,营养过剩也成为困扰大众健康的一大问题。营养过剩又称“营养过度”。指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营养素超过了身体需要,导致超重、肥胖等现象。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可基教授指出:“目前,营养过剩主要是营养素摄入结构失衡和能量没有得到合理消耗所致,由此也就导致了超重和肥胖现象的增加,相关慢性病发病率也出现上升。”同时,该办法也是首次将营养改善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营养与运动对人的健康影响同样重要。
如何避免营养过剩?李可基教授表示,关键是要“管住嘴、迈开腿”,保持饮食和运动的平衡。管住嘴就是指饮食上适量即可,各种食物应该摄入均衡;迈开腿,就是要加强运动,让体内摄入的剩余营养通过运动代谢出来。根据食物热量与运动消耗换算,对于70公斤左右的成年人来说,慢跑17分钟,或是花11分钟跳绳,可燃烧掉大约一罐330毫升可口可乐的能量;打32分钟篮球可以消耗100克馒头所含的热量。
针对城市居民尤其是上班族无暇运动的现状,李可基教授表示,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稍加注意即可达到运动的目的,比如增加步行——每天多走两站路、爬两次楼梯等等,也有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通过坚持步行或适量运动取得非常好的改善效果。卫生部疾控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等部门今年倡导每月11日为“步行日”,就是希望大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走”这种最简便易行的方式增加运动,达到营养平衡,保持身体健康。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