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到底是不是罪?舆论明显分成两大阵营。一是“有罪派”。近日,南京市政协委员杨林川表示,看到自己的学生月收入万元却只能租房结婚,决定写提案尽政协委员的责任。在提案中他建议,对炒房集团头目和那些“罪大恶极”的炒房大鳄,判处10年以上徒刑。对帮助炒房集团的国家工作人员和金融单位人员,按玩忽职守罪给予惩罚。
二是“无罪派”,代表人物包括任志强、陈宝存等开发商和法律精英人士。例如任志强辩解,商品房是商品,商品就是用来买和卖的,禁止炒房就是禁止商品的买卖,这是一种违背宪法的行为。
杨委员只是提出“炒房入罪”,建议修改《刑法》。没想到任大炮的火力更猛,直接抬出了《宪法》撑腰。《宪法》和《刑法》哪个更大?当然是《宪法》。话说回来,任志强话糙理不糙,刑法界泰斗赵长青也认为,根据《刑法》第225条规定,将炒房者入罪是不可能的。这违背了法律精神。法律精英的理性让房奴很受伤,但是房奴尽管大声哭,哭吧哭吧不是罪。
有些事房奴们很不明白。例如,炒房秘笈第一招:暗箱操控。在上海天赐公寓,买主李欣买下的房子总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而“买家”的名字居然是“A”、“S”、“D”等英文字母,电话地址等都是填“1”。调查后说这是因为开发商和中介“职业素养不够”。第二招:自炒自卖。两个人分别购买A、B楼房,再互相买,不断操作,迅速炒高,过程中如有下家接手就卖房,当感到有风险时就找来一些特殊人群比如民工或者外来无业者,通过种种方式让他们接手,把风险转嫁给银行,然后全身而退。
奥妙原来全在一个“炒”字。任志强说,“炒”是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名词,而市场经济的明显特点就是允许买进卖出,法律既然允许买进卖出,那么就应该“炒”。然而经济专家认为,越是自由的市场经济,越需要捍卫公平,自由市场经济前面必须要有“公平”二字。操纵市场价格,在完全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中也是不容许的。虚假的成交量、人为制造的买方排队、开发商和炒房者的联合等恶意炒房行为都将受到干预。
杨林川说,既然对炒火车票的人都可以绳之以法,为什么不能对炒房者也诉之法律?问题是 “炒”的奥妙全在于似罪非罪,法律上无罪,但疑似道德上有罪,公平上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