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D09版:养生保健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胡亚美:
跟孩子们一起最开心
脑中风、脑萎缩治疗
要找准“根”
治疗肠炎、结肠炎
云南民间有奇方
宋子明:抄书抄出健康
肺纤维化母亲
从卧床到爬山
肾病8年的妻子 遇新法康复了
香粥喝出百年乐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9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香粥喝出百年乐
□李群娟
  亲戚中有位老太太,粗爽健朗,百岁生日时还上了报纸,她有个天天晚上喝“杂粮粥”的习惯,这个细节令我深受启发。

  老太太最喜欢把各种豆类、麦仁、蔓菁、萝卜缨子以及晒干的红薯片等一齐下锅熬成香浓的稠粥来喝,还一副自得其乐、回味无穷的模样。

  在此之前,我曾听到一名患癌痊愈的老人喝“杂豆粥”的奇妙养生经验。

  看来,健康的要义有时就隐藏在一些简单质朴的饮食习惯中。一碗热腾腾、稠乎乎、随时令而变化的杂粮粥,虽不是珍馐美味,却喝出了百年之乐。清朝养生家曹慈山在《养生随笔》中写道:“粥乃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它易于消化,调剂口味,摄生养体,尤宜老年人常食。

  粥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古称“糜”,历来为养生家所重视。宋代陆游中年患胃病,得粥疗之法,除病受益,他特意写《食粥》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故善养生者,多以粥食为珍。

  煮粥也有讲究。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且用新米、优质水,火候要先灼后温,煮粥用水,一次添足,中途勿以水少而添,“方得正味”。

  我国医书记载食疗药粥有五百多种,只要因人而食,顺时而用,必获长生,关键还是一个坚持的问题。

  各种“粥屋”的生意大好,也说明食粥理念的深入人心。但“大锅饭”总比不上自己家里熬出的好滋味,厨下飘出的缕缕醇香,会使家的温馨更让人依恋和珍惜,这该是食粥之外的另一乐趣了。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