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之水,不仅是云,是雨,还有湖。
这湖,就栖息在云彩的深处。水里有鱼,天上有云,树间有鸟。鱼在云中游,云在树间晃,鸟在水上飞。
这是一片名副其实的在天之水,它还有个实至名归的名字:天池!
崇山峻岭间,奇迹般地闪出这片丰盈的水。水周围的山,从容而镇静。我看到大量原生的云南松林,蓊蓊郁郁地围住了这片水,使它无路可逃,静静地留守在这天的高处。
这是一片不同凡响的水。它像一面古老的青铜镜,映照古今。我感到远山正经不住诱惑,悄悄走近,想窥视一下镜中容颜。天上的云影,也在镜子面前徘徊不定,搔首弄姿。
天池的景致,给我的感觉是静。它藏在云南云龙县城西部20公里处的深山,远离尘嚣。宁静的阳光下,同行的人纷纷以天池边一座宫殿式的木屋为背景拍照。在大理乃至滇西,很少有这样安静的水了。洱海的安静,早被一艘艘游轮所打破,一些我曾去过的湖泊,也停泊着各式各样的游艇,还有卖弄的三弦和唢呐声。只有天池,是安静的,它藏在大山深处。
天池也有游艇,很少,一只小游艇在远处游弋,像一只孤独的蜻蜓。远远地传来歌声,更像一抹若有若无的暖阳,给天池平添了静寂。
松林与松林之间,松林与湖水之间,是一片片极富抒情意味的草甸,从上面走过,有一种踏在地毯上的感觉。苍翠的松林和翠绿的草甸,映衬得水面更加澄蓝。天池周围所有的树木都静静地立在阳光中。没有风,自然听不到林涛。静穆中传来的铃铛声,用另一种方式显示了天池的安静。我顺着铃铛声走去,看到了两匹马,在草地上静静地吃草。不远处,还有几头奶牛,也在吃草。天池边的草甸,像一块块华贵的地毯,这些漫步的马和牛,是地毯上别致的花纹。
我想找到它们的主人,四周却悄然无声。
行走在湖边的草甸上,足音被柔而软的草甸吸收了,没有一丝杂音。没有风,自然也就少了乱七八糟的松涛声,连天上的阳光也是安静的,不会被风吹得沸沸扬扬。在天池散步的云们,也显示了悠然自得的状态。这是一个天人合一的地方。天池的海拔,使蓝天与它的距离很近,天空的颜色便一览无余地映进水中,水中的云彩也仿佛触手可及。一棵棵水草,静静地延伸在阳光中,延伸出无边的静。
一路西行,我发现天池的静是有层次的,周围森林茂密的群山显示的静,是一种镇定自若的安静;草甸弥漫的静,是抚慰人心的宁静;树丛和草丛间的静,是一种意蕴绵长的幽静;而透过树枝和草丛看到的湖水,蓝中泛着青,青中透出白,闪动着的是摄人心魂的虚静。这种虚静,是众静之神。它像一只神的眼,让你一次又一次不得不接受它的注视。
漫步湖边,同伴们不断寻找适合照相的地点和姿势。一株株老树,树干覆满了苔藓,层层叠叠的苔藓,沉静在时间之外,不管来者是谁,永远如斯。泉在一棵葳蕤的老树下摆出姿势,让我拍照,定格于镜头的老树、水波、笑容,静寂于时间之外。
时间是属于闹市的。“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时间概念,肯定与山里的静寂有关,与人在静寂中产生的心态有关。人只有来到像天池这样静寂于时间之外的地方,才能感到一种永恒:山、水、树,山上的岩石、水中的云影、树上的苔藓。在闹市瞬息万变的世相中失去自我的人,来到这亘古如初的山林,才会找到属于生命的最原始的记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是人在面对大自然虚静之眼注视时,所发出的一声长叹。
我站在绿草如茵的浅滩向天池的东边眺望,浩淼的水面上,从北至南似乎有草甸向湖中延伸形成的草洲,草洲上有树,隐隐约约间给天池增添了几分水在天上的灵气。
我曾经来过天池,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围着天池逆时针方向转了一圈。先向西,一路上见到很多草甸、丛生的阔叶林,途中还看到草甸边放牧者的房屋——这是真正意义上的隐居者的小屋。之后,又穿越一片片茂密的松林和杜鹃林,在糅合着松脂芳香的山间小道一路向南,转到一个高地后再向东。在我的印象中,天池周围的松林、杜鹃林、毛竹林特别多,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应该算是原生态的。查查资料,证实了我的看法,天池周围仅高等植物就有60多科200余种,其中有三尖杉、红豆杉、榧树、滇楠等国家级保护植物,这些植物能够得以保存,与天池的地理位置有关,与它遗世独立的静寂有关。
我这一圈,绕了世间千年。绕过水,绕过树,绕过崖,绕过雾。
此行是不能绕天池一周了,同行中人都是摄影爱好者,却是业余的,喜欢的是浮光掠影。我的心也不能安静下来。我知道断然找不到一位绕天池行走一圈的志同道合者。虽然山中“一日”能抵世上“千年”,但租赁的中巴车还在等着,现代人的时间观念在起作用。
返回的路上,星星点点的野花,金黄的、粉红的,紫蓝的,装点得草甸犹如一袭硕大而华贵的地毯。在一株老树下的草丛间,我还看到了一对硕大无比的正在交尾的蝴蝶,恍如两只失落在草丛间的风筝。不知谁是放飞它们的寂寞之手。
就要作别天池了,选择了一个以天池、群山、草甸为背景的地方,让泉给我留个影——留住静谧的天池,留住天池的静谧。
须臾与无穷,在永恒的静谧中是可以同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