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霖在尼泊尔的校园里。 |
| 张玉萍和尼泊尔学生在一起。 |
|
姓名:潘霖
年龄:26岁
身份:洛阳一高对外汉语教师
支教经历:在尼泊尔执教1年
姓名:张玉萍
年龄:24岁
身份:洛阳一高数学教师
支教经历:在尼泊尔执教1年
潘霖和张玉萍分别是洛阳一高对外汉语教师和数学教师。2009年4月底,他们作为汉语志愿者教师,到尼泊尔任教1年,任四年级到九年级的汉语言教师。
中国人很受欢迎
在尼泊尔,人们身着颜色艳丽的民族服装,马路上汽车、行人与牛和羊混在一起。信仰佛教和印度教的当地居民对中国朋友热情不已,因为中国在尼泊尔有很多援建工程。
尼泊尔经济水平不高,人们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张玉萍所在学校位于大城市蓝毗尼附近,潘霖则在距首都20多公里处的一所学校。学校每天都会停电4到13个小时,还常停水。当地的饮食习惯是一天吃两次饭,上午10点和晚上7点,还要喝3次茶,“而喝茶时间就是咱们正常的吃饭时间”。学校每日提供的两顿饭食以米饭和土豆为主,一周才能吃上一次肉。
活泼的尼泊尔学生
潘霖和张玉萍认为,尼泊尔的学生最大特点就是活泼。他们感情丰富,会对老师大喊“我爱你”。
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意发言,一旦觉得老师讲课没意思,立刻就走神、说话。
在课外,学校组织的手工艺品大赛、才艺展示等活动很多,为了参加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不用上课。
“尼泊尔非常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即使是考试,尼泊尔人也不看重试卷形式,比如语言类考试就要和老师直接对话,能够运用这门语言才行” 。
向往白马寺的尼泊尔学生
潘霖的学生们对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非常感兴趣。由于洛阳的白马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由官方兴建的佛教寺庙,洛阳和佛教的渊源,使孩子们对洛阳充满向往。
最近,两位老师听说,他们在尼泊尔的学生和同事将到洛阳一高交流访问,这个好消息让他们兴奋不已。“等我的学生们来了,我一定带着他们好好看看洛阳。”潘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