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占国 摄 |
|
刚开学,西工区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马煊轲就领到了一张奖状。这张奖状“个头”虽小,意义却重大。它不仅能证实马煊轲同学平时为古诗词背诵、吟诵所付出的努力,更能证明马煊轲同学在古诗词背诵、吟诵方面的“成就” 。
据介绍,从2008年开始,西工区实验小学就开始重视学生古诗词背诵的工作,鼓励学生背诵教学课标所要求的“小学生必备古诗80首”。到了2009年,校长王红霞又提出了“给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铺垫每个人的诗意人生”的理念,扩大各年级学生的背诵量,一学期至少要背会15首古诗词,这些古诗词包括唐诗、宋词、元曲等。王红霞还鼓励任课老师多搜集与洛阳、牡丹等有关的诗词让学生背诵。
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词的负担,学校见缝插针,充分利用每天早读或语文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课前吟诵”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在学生中开展了一月一办手抄报活动,让学生把古诗词和绘画结合起来,开展了诗中寻画,画中赏诗的主题活动。为了丰富古诗词的背诵形式,加大学生的背诵兴趣,学校在2010年2月选派老师到北京向教育专家学习古诗词吟诵。
寒假开学后,学校就在学生中开展了古诗词吟诵活动,并倡议老师在教授古诗词时,采用吟、诵、唱、舞的方式,即像古人一样,拉长声音,或采用平仄音调进行吟诵,或在吟诵过程中体会诗词的韵味、和着节拍做出动作,从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学校还动员音乐老师为诗歌配乐、编舞。
在多种形式的配合下,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更浓厚了,记忆也更牢固,理解也更透彻了。
语文老师王杨说,过去,老师最“怵”上古诗词课。一是字词难理解,二是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遥远。自从采用吟诵的方式教学后,老师在长短音的平仄过渡当中把诗歌蕴藏的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模仿、学习老师吟诵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就领会了诗词的部分含义,使老师的讲授过程变得非常轻松。
为了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诗歌吟诵的热情,学校还利用传统节日端午节,组织了“扬校园文化,展校园风采”(如图)的汇报演出。
受邀观看演出的著名学者叶鹏教授说:“古诗文是中国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灿烂明珠,以其优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学校用诗歌来滋润灌溉孩子的做法非常好,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