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淑君(左)和郑银茹在一起。 |
|
她们原本是这个世界上两个互不相干的人,只因4年前,栾川女孩郑银茹鼓起勇气拨打的那个求助电话勾起了陈淑君女士的母爱,她们才走到了一起。
11日中午,陈淑君与其丈夫带着郑银茹驱车赶往河南理工大学,送她入学报名。他们临行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1
一个求助电话勾起的母爱
陈淑君,医生,育有二子,均已大学毕业。8年前,已退休的陈淑君跟随经商的丈夫来洛生活,闲不住的她加入了安利洛阳分公司志愿者服务队。
2006年的一天,陈淑君随志愿者服务队到栾川参加扶贫活动时,在一家小餐馆发现了一名服务员,这个十四五岁的小姑娘穿得破破烂烂,皮肤黝黑,骨瘦如柴。
当了一辈子医生的陈淑君当即对眼前这个“发育不良”的小姑娘产生了怜悯之心。
陈淑君向餐馆老板打听得知,郑银茹家在栾川县秋扒乡鸭石村,母亲在她一岁时患了精神分裂症,父亲独自在外打工供养她和弟弟上学,奶奶卧病在床,她出来打工也是为了多挣点儿学费。
陈淑君当即拿出纸笔,给郑银茹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电话。
数月之后的一天,陈淑君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阿姨,能帮我介绍一份工作吗?我很想上学,可是爸爸还没有为我和弟弟攒够学费……”
从此,陈淑君开始资助郑银茹上学,并不定期为她送去衣物、营养品和生活费。
“我对银茹就像对自己闺女一样,希望她能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陈淑君说。
2
好好学习回报恩人
不知不觉,4年过去了,在陈淑君一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郑银茹顺利考上了高中,并于今年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学商务英语专业。
“在‘妈妈’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母爱。”不知道什么时候起,郑银茹改口叫陈淑君为“妈妈”了。陈淑君说,这一句“妈妈”,叫得她心里很甜,同时感觉肩上的责任也更大了。
“拿到大学通知书时,我第一个告诉了‘妈妈’。”郑银茹说。
郑银茹告诉记者,是那个求助电话拉近了她与“妈妈”的距离。通过“妈妈”,她认识了很多安利志愿者服务队的叔叔阿姨,在那个团队里,她总能感受到温暖。得知她考上了大学,这些叔叔阿姨为她筹集了1000元助学金。
“‘妈妈’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感谢‘妈妈’,我要用好的学习成绩来报答她。”带着陈淑君为其准备的行李,郑银茹充满信心地踏上了求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