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2版:三彩风·随笔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穷人家的钱
巴黎色彩
容易撒娇的年代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9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生活手记>>>
穷人家的钱
□郭晓辉
  穷人家的钱,大多是小面额的,带着汗渍和体温,不会在保险箱里沉睡,却会在风中抖动。
  6岁的王子乔小朋友写了一首轰动网络的诗——《风在算钱》:“谁也没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纸币在飘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算钱。”韩寒主编的《独唱团》杂志也选用了它。

  最初看到这首诗,我就被它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可是读后细想,我又感到一丝迷茫。因为这首诗表达的思想太成熟了,似乎不该出自一个6岁孩童之手。稚气未脱的作者,怎么会对“钱”这么敏感?带着疑惑,我在网上搜索王子乔小朋友的资料。可是除了对这首诗的评论,网上没有更多关于王子乔的信息。只有《独唱团》杂志随诗配了一幅王子乔的照片。照片中,胖乎乎的王子乔表情羞涩而好奇,手指关节有些粗大。凭我在农村生活的经验,我断定王子乔是个典型的农村小朋友。

  于是我有了这样的猜想:年幼的王子乔,也许已经在帮做小生意的父母收钱了。某天生意结束后,王子乔数着手中的一把钞票:一角、两角、一元、两元……这时刚好一阵风吹起他手中的钞票,于是他灵感突发,写出了那首轰动一时的诗。王子乔笔下被风吹动的“钱”,应该不是崭新挺括的100元、50元面值的钞票,而是带着体温和汗渍的零钞。幼小的王子乔,已经承担起生活的重担。因为生活充满艰辛,所以他对“钱”才会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敏感。

  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那是今年最热的时候,在家属院门口,我见到一对卖西瓜的父子。他们来自洛宁,小男孩只有8岁,已经跟父亲进城卖瓜多日了。“媳妇身体不好,只好让孩子出来帮忙,要是我一个人卖瓜带收钱,实在忙不过来。”卖瓜汉子憨厚地苦笑着。饿了他们啃几口自带的馒头,晚上就在不远处的立交桥下席地而眠。“今年西瓜太贱了,能顾住本儿就不错了。”卖瓜汉子叹息着。

  我很同情他们的难处,就多挑了几个西瓜,想尽一点微薄之力,让他们能早点回家。父子俩连声道谢。卖瓜汉子慌忙帮我把西瓜往袋子里装,他儿子则把我给他的一把零钱小心地一张张捋平,仔细数起来。这时一阵风吹来,纸币随风轻轻抖动,我忽然想到了王子乔的诗,看似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背后,或许隐藏着生活的艰涩。

  前几天,一位在县城中学当班主任的同学恰好也给我讲了一件关于钱的故事。去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下午,她班上一名同学的父亲从乡下赶到学校给孩子送生活费。当时正在上课,他就请班主任把200元钱转给孩子。他从贴身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把皱巴巴的票子,仔细数了两遍,是195元,少了5元。他翻遍全身的口袋,也没有找到那5元钱,就请班主任把这195元交给孩子,他还要在天黑前赶回家。

  我的同学出身贫寒,拿着这一把钱,她不由得百感交集。她怕班上那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拿到这把带着父亲体温的钞票心里会难受,就自己掏出5元钱加进去,到学校门口的银行换了两张崭新的“红票子”交给学生。

  过了两天,那个学生的父亲又来了,掏出5元钱要还给我同学。她坚持不要,他有些生气了,把钱放在桌子上扭头就走。她有些好奇,就把学生找来,问他怎么知道是老师垫上了5元钱。“父亲给我的钱从来都是皱巴巴的零钱,我知道百元大钞不会是我们家的钱,就给父亲打了电话。”学生充满感激地说。

  “多可爱的孩子呀,他居然知道自己家的钱是什么样的!”我的同学感慨道。

  穷人家的钱,大多是小面额的,带着汗渍和体温,不会在保险箱里沉睡,却会在风中抖动。透过穷人家的钱,我看到了穷人生活的艰辛,还有做人的骨气。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