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大国学:季羡林口述史》
作者:季羡林(蔡德贵整理)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
2008年10月1日,季老让人给我发短信,说希望和我私下谈谈。当时我正在山东泗水尼山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接到这个短信,我很纳闷,不知道是什么事情。但是很快,季老身边的人给我打来电话,简单说了季老想让我给他当助手的想法。我感到问题不是那么简单,便立即找到同在尼山参加会议的丁冠之教授商量,他是我的老师,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同时,我征求了《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教授的意见,他是我的顶头上司。我们分析了季老要找我的各种原因,也分析了各种可能对我不利的情况,但最后我们还是统一了认识:无论如何,季老提出来了,我不能不去。当然,那时候,我还不知道季老为了让我去当助手,已在当日给温家宝总理写了信,称自己需要一位助手,并希望助手是我。
我是在2008年10月9日到达北京的。10日上午,我赶到301医院外科4层3床,拜见季老。季老明确表示让我当助手,做口述历史的事情。我想起大概从2007年3月6日起,季老已陆续给我讲过一些了,那是在我编辑中国书店的《季羡林说国学》时,季老专门讲了对国学的系统观点,申述了“大国学”的理念。当时我把季老的谈话整理后,经过季老同意,定题为《中国文化是五十六个民族创造的文化》,作为该书的前言放在书里。
2008年10月13日,我们正式开始了口述历史的工作。我每天早晨5点起床,从昌平燕城苑小区乘公交车,转天通苑5号线地铁,到东单转1号线,到五棵松出站,再走到301医院,7点准时进入季老的病房。护工岳爱英说,季老已经在等我了。301医院为保证季老的健康,规定他每次口述不能超过50分钟,但是季老谈到高兴的时候,往往就不遵守医院的规定。第一次季老就从7点谈到8点半,一开始就收不住,超过了医院规定的时间。护工岳爱英多次催促季老打住,但是季老根本不予理会,照样口述不误。我也担心,怕季老累,但季老说:“我没有那么娇气。”
2009年,去美国访问之前的6月14日,我和《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教授去看季老,并为他的98岁生日定做了一个蛋糕,是他没有吃过的抹茶蛋糕。6月16日,我的同学赵士珍为我送行,宴请我的时候还特意为季老准备了一份烤鸭。当天下午我去向季老告别,也做最后一次的笔记和录音,季老非常高兴,让我从美国回来后马上到医院,他要继续口述历史。我也对他说,年谱已经编完,到时候正好念给他听,以便把不准确的地方改过来。季老高兴地答应了。到这一次为止,季老一共口述了75次。
没有想到的是,我从美国回来时,季老已经驾鹤而去。我长时间陷于极大的悲伤之中。
给季老做口述历史的那10个月里,我往返于北京与济南,在北京时则每天从燕城苑到301医院往返一次。不管是风雨交加,还是大雪漫天,只要是与季老约定的时间,我会准时赶到他那里。尽管往来的交通还算方便,但因为太远,走一趟要一个半小时以上,有时甚至需要两个小时。其中的甘苦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有一段时间,季老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都比较差,眼睛周围也有些浮肿。2008年11月7日,季老和儿子季承在相隔多年后终于见面,两人泪流满面,感慨万千。从那以后,季老精神好多了,经常在口述历史时讲起以前的趣闻,哈哈大笑,还和医护人员开玩笑。有一次来了客人,要求照合影,季老说笑说自己衣帽不整,立即整理了一下病号服。然后他说牙齿不整,只有一个了,是“中流砥柱”,不过,他可以闭上嘴拍照。说完,他便摆好姿势,让人拍照。
季老在口述历史的过程中,几乎每次都有精彩的段子,非常幽默。他把一生珍藏的东西——包括感情和盘托出,可谓高潮迭起,妙趣横生,火花四射,睿智惊人,虽是口述历史,照样精彩不断。
我得以在季老晚年的最后10个月里,几乎每隔几天就出现在他的身边,听取他的教诲,记录他的人生经历,这是季老给我的荣誉和信任。
可以说,40多年来,我和季老的交往是真正的淡泊如水。当然,季老对山东的感情很深,他对我厚爱有加,对别人尤其是老乡的要求也几乎都是有求必应。他的学识,他的为人,他的“大国学”理念,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