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8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前赵与后赵 的战争
豫西的催眠儿歌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9 月 27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春秋 洛阳历代战役系列(十三)
前赵与后赵 的战争
记者 孙钦良
  前赵与后赵是两个颇爱折腾的小朝代,它们之间的战争围绕着洛阳展开,搞得洛阳周身不舒服。

  提起前赵、后赵洛阳之战,可用一句话来表达我的不屑:前赵与后赵是两个国祚不长、疆域不广但颇爱折腾的小朝代,尤其是前赵,很爱打仗,动不动就出手,把京都洛阳抓挠得很不舒服。

  先说前赵(公元304年至公元329年),实际还是刘渊所建的那个匈奴汉国,初期称“汉”,后改为“赵”,其沿革步骤如下:公元310年刘渊病逝,其子刘聪即位,公元316年灭西晋。上篇已说了,刘聪最孬了,三打洛阳,焚烧城池,把洛阳变成了一片废墟。

  但刘聪再厉害也得死。公元318年7月,刘聪死了,其子刘粲即位,但上台不久就被匈奴贵族靳准杀掉了。刘聪的堂弟刘曜闻变,就自立为皇帝,想保住刘家乾坤。但大将石勒以讨伐靳准为名,率军攻破汉都平阳(临汾),刘曜在平阳站不住脚,就于公元319年迁都长安,改汉为赵,史称前赵。

  这样一来,平阳、洛阳以东之地尽归石勒。石勒的翅膀硬了,就脱离前赵,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河北邢台),史称后赵。此后刘曜、石勒常相攻伐,具体战事《洛阳大典》有载:公元320年2月,驻守洛阳的前赵将领尹安、宋始、宋恕、赵慎四支军队背叛前赵,向后赵投降,从而引起前赵、后赵的矛盾。后赵当时派大将石生率兵急趋洛阳接应,孰料尹安等人反复无常,又向东晋刺史李矩投降。石生很生气,就赶往洛阳攻打尹安诸军,以阻止其与李矩的联合。李矩也不示弱,与石生之军大战于洛阳。石生初战不利,渡黄河北去,东晋又恢复了对洛阳的管辖。

  其实在我看来,尹安等人的反复无常,正说明当时各方实力不相上下,各方都没有绝对胜算,因此有人要看风使舵。《洛阳大事记》证实了这种判断。记录此事时,《洛阳大事记》用了很长的题目:《晋太兴三年、前赵光初三年、后赵二年》。看了这个长标题,也就看到了当时的纷乱格局。你想啊,一个标题需要同时注出三个王朝,说明政权犬牙交错,已乱成一锅粥了。只见这标题下面写道:“前赵将尹安、宋始、宋恕、赵慎屯兵洛阳,降后赵。后赵石生率兵赴洛,尹安等降东晋司州刺史李矩,李矩派郭默率兵驻洛阳。于是洛阳居民相继投奔李矩,洛阳城遂空。”

  由此看来,即使东晋偏安于江南,在洛阳人心中也属于“正统”,所以当东晋刺史李矩出现时,洛阳百姓义无反顾地投奔他。这说明不论前赵、后赵,洛阳人都不追随,只追随东晋。可当时的北方似乎永无宁日,一直都有匈奴铁骑在驰骋。《洛阳大典》追述:公元324年春正月,后赵又发兵南侵,与此同时,石生亦率兵南渡黄河,进抵新安(今渑池县东),攻打前赵河南太守尹平,尹平战败。公元325年5月,后赵大将石生再次渡河南下,屯兵洛阳,与东晋争夺河洛地区。晋司州刺史李矩、颍州太守郭默率军相抵,多次失利,粮食匮乏,发生饥荒,于是派使者请求归附前赵。前赵立即响应,刘曜派遣二路大军接应:一路由中山王刘岳率精兵1.5万余人赶赴孟津,从北向南推进;一路命镇东大将军呼延谟率荆、司二州部众,从崤山、渑池向东进攻,形成从北、西两面包剿石生的形势。刘岳攻克了孟津和石梁(今洛阳北)两座城池,歼灭后赵5000余人,然后移兵进围金墉城(汉魏故城西北角),与守将石生对垒。

  谁都不是省油的灯!打啊,打啊,经年累月打下去,战争就在洛阳和洛阳周边展开。公元328年7月,刘曜渡过黄河,然后东进,兵指金墉城,寻机与后赵石生决战。他想用大水灌城,逼迫石生开门投降。但石生坚守城池,刘曜无可奈何。正当此时,荥阳太守尹炬和另一位太守张进献城,向刘曜投降,形势对后赵十分不利。石勒感觉不妙,即亲率大军前往洛阳。

  石勒亲率步兵4万及骑兵赶赴成皋。12月,后赵各路大军云集荥阳,总数达到8.7万人,其中骑兵2.7万。面对骄傲的刘曜,石勒决定偷袭:人衔枚,马裹蹄,悄悄穿过了今巩义西南,抵达洛水北岸。

  这时,刘曜将10万之众布防在洛水边,排成10里长蛇之阵,以阻后赵军队的攻击。而石勒却领着数万大军,兵临洛阳城下,其中大将石虎率3万步卒,沿城北向西进抵西阳门,与前赵的前锋军接上了火。

  刘曜骄傲轻敌,这时候还在饮酒,听说两军打起来了,才摇摇晃晃披挂上阵。可他到阵前一看,不由惊呆了:自己的士卒散乱如蚁,西阳门外沟壑纵横,很难展开攻击,地势十分不利。他赶紧命令部队向平坦的地方移动,而后赵军队不给他这个机会,乘机发动了总攻。前赵军队立脚未稳,即被击溃,军卒惊慌,争相逃命,刘曜也当了俘虏。至此,石勒终于在洛阳打败前赵军队,斩杀刘曜军卒5万余人。

  以上这些事,《洛阳大事记》也有记录:公元328年8月,前赵刘曜攻金墉城,斩后赵将石瞻,枕尸200余里;同年12月,后赵乘刘曜不备,发起进攻,列阵于洛阳西,石勒进洛阳城。石勒与刘曜战于西阳门,擒刘曜并杀之,阵前杀前赵兵5万余人。

  看看,动辄就杀5万余人!史料公布这些数字时,往往不动声色,没有半点感情流露,似乎杀的不是人,而是木头。其实那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一分钟前活蹦乱跳,一分钟后血肉横飞,倒毙在洛阳的土地上——邙山山头可吞剑,一寸黄土一寸血!这绝不是夸张,而是一声叹息。

  前赵、后赵的洛阳之战,以后赵的胜利、前赵的灭亡而告终。这正是:前赵后赵虽难分,相互残杀才是真;可怜古都成刑场,鲜血溅红洛阳春。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