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牟家和 王国宇
《亚洲华人企业家传奇》讲述亚洲顶级华人企业家的创富故事,全景展现商海巨贾们的多彩生活和跌宕起伏、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生。本书精选了包括邵氏电影和TVB的创始人邵逸夫、马来西亚云顶集团创始人林梧桐、“澳门赌王”何鸿燊、“红色资本家”霍英东等在内的11位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华人企业家,详细讲述他们从默默无闻、穷困潦倒到白手起家、艰苦创业,最终富甲一方,回馈社会的全过程。
他的一生注定与电影结缘。他出生于中国电影诞生之初,被称为中国的娱乐教父;他的旗下有很多知名艺人;他是位慈善家,还是位世纪老人。他就是被称为“六叔”的邵逸夫。
当电影还处在“默片时代”时,他的父亲邵行银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觉察到电影的广阔前景。1924年,“天一影片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大哥邵仁杰从陶渊明的田园诗篇中获得启发,分别为自己和弟弟们取了别号:老大号醉翁,老二号邨人,老三号山客……老六号逸夫。从此,邵氏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上海作为中国电影的发源地,永远都是和时代同步的,甚至走在时代的前列。在那个大多数中国人还处于蒙昧状态的年代,看电影已经成为上海市民津津乐道的事情。
电影公司里更是别有一番风景。进入“天一”以后,邵逸夫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围着各种电影器材转来转去,嘴里不停地发出惊叹,时不时地问操作机器的师傅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有时还自言自语,念念有词。邵仁杰被他可爱的样子弄得忍俊不禁,但还是在他面前摆出老板的威严架势,警告他不许动手碰任何机器,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
邵逸夫不知道大哥会给自己安排什么工作,管他呢,只要能拍电影就好。他没有想到的是,大哥让他做的是一个打杂的“伙计”,除了要负责清扫片场、整理道具,还要随时听从那些派头很大的摄影师和演员的差遣指使。有时为借一件道具,他还要骑着自行车跑上几十里路,十分辛苦。当然,邵逸夫绝对不甘心总是做这些杂七杂八的活儿,他的志向是拍电影。于是,他利用跑腿儿的工作之便,悄悄观察摄影师如何操作机器,放映师如何播放影片,灯光师如何操控各种光源等。
邵仁杰对邵逸夫的要求十分严格。如果邵逸夫做得不好,邵仁杰就会当着公司其他人的面,毫不留情地骂他。邵逸夫常常憋着一肚子委屈,但是他从来不去反驳,也不找借口。他知道,大哥这么做都是为自己好,因为自己做得很好的时候,大哥也会毫不吝啬地鼓励自己。邵逸夫心里一直期盼的就是大哥能够让自己真正接触电影设备,参与电影的拍摄。
机会终于在邵逸夫的“千呼万唤”中降临了,邵仁杰把他派到了放映组,专门负责跑片源。虽然还是个跑腿受累的活儿,可邵逸夫却乐此不疲,因为他终于有机会接触到电影器材了。
那时的电影院还有加映新闻片的业务,若有突发性的事件,邵逸夫便扛着摄影机到处抢拍,每次出去拍片都会累得汗流浃背,但出于对电影事业的热爱,邵逸夫始终没有怨言。就这样,两年下来,他几乎跑遍了“天一”公司的所有部门,再加上他勤奋又肯钻研,硬是把摄影、编剧、剪辑、导演、电影制片各个环节的技能都学了个遍。正是有了这种全面的基础训练,使得邵逸夫在后来主持电影公司大局时,什么问题都不在话下,遇到困难也总能轻松解决。
1925年,年仅18岁的邵逸夫在大导演徐绍宇的指导下初露锋芒,亲自操机拍摄了一部由当时最著名的电影明星胡蝶主演的上、下集影片《珍珠塔》,他的名字第一次和大名鼎鼎的徐绍宇三个字并列在一起,出现在海报和银幕上。这部影片上映后十分卖座,年轻的邵逸夫也因此信心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