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被拦腰一刀分成了西晋、东晋。东晋王朝也曾北伐,其中大将桓温取得一点儿战绩,曾一度收复洛阳。
桓温收复洛阳,在当时是件大快人心之事。
西晋末年,洛阳城里的人几乎跑光了,剩下一些“老洛阳”,日子也很难过,先后要看前赵、后赵、前燕、前秦的脸色。这些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对洛阳人民很不客气,视其为晋朝遗民,动不动就要治罪。你想啊,在这种情况下,东晋大将桓温从南边打过来,赶跑了当时词汇里的“胡儿”,收复了洛阳城,能不令人振奋?
桓温为啥要收复洛阳?这还得从头说起。东晋王朝,是在西晋灭亡前后,由司马睿复国的一个偏安政权,首都在建康,即今天的南京。当时的北方,正处在十六国统治时期,“五胡乱华”乱哄哄,秋雨秋风愁煞人,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政权,尤其是前秦,拥有83万人的军队,号称百万大军,虎视眈眈地盯着东晋。
我过去看历史,得出一个印象:东晋很软弱,不喜欢它;认为东晋文化灿烂,“造出”了王羲之、谢灵运、 陶渊明等,但军事上不行,被动挨打,收复中原无望。后来细细一看,这个东晋王朝也曾雄姿英发:谢安的“淝水之战”,蕴藉着从容倜傥;祖逖、桓温的北伐,辉映着执著光辉。
其中的桓温完全称得上是英雄。如果为他印制一张名片,应该这样写到:桓温,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汉族,安徽怀远人。出生年:公元312年,逝世年:公元373年。主要成就:剿灭成汉,收复蜀地;三次北伐,收复洛阳。
如果带点儿感情色彩来介绍他:此人长得高大,形象帅气,娶了东晋第二任皇帝晋明帝的女儿为妻。《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他的一件趣事:公元346年,34岁的驸马爷桓温,剿灭了西蜀地方割据政权,他一高兴就纳了妾。此妾甚美,他不敢把她带回京城,就悄悄在江陵(今湖北荆州市)盖了别墅,金屋藏娇。
起初,他的保密工作做得好,他老婆南康长公主不知道。可女人对这种事向来敏感,最后她终于发现老公包了“二奶”,肺都气炸了,于是,这位从小就任性的皇帝女儿,立即抄起钢刀,带上几十名“武装侍婢”,雄赳赳气昂昂地来杀人了。
可当她们冲到二奶别墅时,看到那女子正端坐梳妆,背对着门口,朝阳洒过来,照在那宛如黑色锦缎的长发上,长发便与阳光流淌在一起了。桓温的妻子惊呆了,她转到正面一看,这女子二八妙龄,美若天仙,但因为害怕,正缓缓合上那一汪秋水似的双眸,等待着钢刀落下。
桓温的妻子看后马上放下刀,过去一把抱住“二奶”,搂在怀里心疼地说:“让你受惊了!你这样美,我见犹怜,何况我家那老头子呢?今后你我就以姐妹相称,共同生活,我会照顾你的!”
这便是“我见犹怜”的由来。介绍这些,是说桓温绝非一般人物,他天资聪颖,风流倜傥,惹人喜爱。话说永和十年(公元354年),桓温第一次北伐,亲率步骑4万余人,一路顺利地打到了陕西,在蓝田击破前秦军队数万人,进驻霸上(长安城东面),眼看就要攻破前秦首都长安,但军粮不继,被迫撤返襄阳。他的首次北伐无功而还。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收复了洛阳。关于此次战役,《洛阳大典》中有记载:永和十二年二月,桓温多次上疏朝廷,请求迁都洛阳,并修缮保护皇陵,晋帝不从;接着,拜桓温为征讨大都督,督司、冀二州诸军事,以征讨姚襄的叛军。七月,桓温从江陵北伐姚襄,他先派督护高武攻占鲁阳,并命辅国将军戴施在黄河岸边等待北伐大军到达,然后共同前进。当年八月六日,桓温大军到达伊水南岸。姚襄见晋军来到,急忙撤围城之卒准备迎战,他先让精锐之师藏匿于洛水以北的丛林之中,据水而战。桓温令大军排列成阵,稳步前进,他亲自披挂上阵指挥战斗。结果姚襄军队大败,被斩杀数千人。
姚襄率残部数千骑兵向洛阳北的邙山逃去。洛阳城中的周成(守军将领)已被围月余,兵士严重减员,军粮也将尽,桓温又率大军到达,周成知大势已去,遂率众投降桓温,晋军进入洛阳城。晋之旧都洛阳得以收复。
东晋大军收复洛阳城,“老洛阳”都很高兴,百姓走上街头,拉住将士的手说:多少年了,今日复见官军!说着说着就哭了。后来,尽管由于种种原因,东晋军队被迫放弃洛阳,洛阳周遭大片土地重新落入敌手,但这次收复洛阳,政治意义深远,使中原父老看到了希望。
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桓温率步骑5万人北伐前燕,一路势如破竹,路过金城(琅邪郡治所,在今江苏句容北)时,看到此前在这里工作时他种下的柳树,如今已经十围,遂感叹岁月匆匆。他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表达了他急于收复中原的焦虑。
桓温的北伐,最终也没能成功,分析其失败原因,不是桓温军事指挥才能不够,而是有政治方面的复杂原因。有专家分析:从政治上看,东晋朝廷实际是北方南迁士族与江东本土士族妥协的产物,皇帝乃至皇族都难以掌握实权。士族间的权力争夺与权力平衡成为东晋政治生活的主题。而桓温的北伐无疑将破坏这种平衡,所以东晋朝廷对其多方掣肘,北伐之初即任命殷浩主持大局,以削弱桓温的权力。桓温攻下洛阳后曾要求还都,但东晋朝廷不予理会。东晋朝廷的不配合使桓温孤军奋战,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这正是:桓温北伐复三遭,收复洛阳功劳高。晋室无望还旧都,常使英雄泪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