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原油管道工程27日竣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在北京共同出席竣工仪式(上图)。这是中俄间的首条原油管道,将解决俄罗斯对华原油出口的运力“瓶颈”。胡锦涛称之为“两国能源合作新的里程碑”。梅德韦杰夫则表示:“管道把俄中两国更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国博弈:
谈判十余载 中国击败日本
中俄原油管道是两国目前最大的双边项目,自俄罗斯远东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起,经中国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市、县、区,止于大庆站,管道全长约1000公里。按照双方协定,俄罗斯将通过中俄原油管道每年向中国供应1500万吨原油,合同期20年。
“原油管道的开通,是中俄在经济合作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王郦久认为,管道竣工并投入运行可以解决部分中国能源安全问题,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可以作为大庆油田的重要补充,为东北地区提供稳定油源。对俄罗斯而言,则有利于平衡出口、提升贸易量。
这条原油管道的开通堪称步履维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俄就开始就此进行磋商,但其间各方在管道走向方面存在不同意见,最终中方击败日方,敲定“安大线”方案,中俄两国公司去年2月签署了相关建设和运营协议。
管道政治:
中俄大国外交 能源不是手段
这一轮的中俄能源合作被路透社解读为“(中俄)两国间热情友好的言语与中日近期针锋相对形成鲜明对照”。《华尔街日报》则指出“有些中国的专家也担心,俄罗斯也许会利用这条新管道作为自己的外交政策工具,就像它利用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那样。”
对此,王郦久分析指出,俄罗斯与乌克兰、土库曼斯坦等国家曾多次就能源管道问题出现纷争,因此有人担忧中俄能源管道安全。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对中俄两个大国而言,能源作为外交手段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意义不大。中俄的大国关系,使得俄罗斯不大可能拿能源作为外交手段控制中国,否则损失是双边的,俄罗斯也需要中国市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查道炯也认为,中俄两国在原油等能源问题上并不存在依赖。从中国角度讲,从俄国管道进口石油,是因为近年来大庆油田减产,出于产业结构的需要,进口石油来维持石油基地。而俄罗斯则是基于石油战略的调整,需要平衡亚欧两个市场。中俄之间的原油价格是随行就市,中俄之间的石油贸易纯粹是市场选择。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