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一位有着20多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学生,整体上没有以往的学生爱读书了。话说重点,就是知识水平很浅,没有深度,没有思想。很多学生不读书、不看报,喜欢上网,关注时尚信息、娱乐八卦和奇闻异事。看起来,脑子里装了不少内容,然而大多数属于一目十行便可知晓内容的浅层次阅读,这样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帮助不大。
多阅读、深阅读能提高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学习能力吗?答案是肯定的。一项最新公布的《中小学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表明,中小学生学习成绩优劣,非常显著地受课外阅读数量的影响。整体上看,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阅读能力要明显优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所以,阅读不仅要在课内,还要在课外。有些家长担心:孩子课外书看多了,会占用太多时间,从而影响学习成绩。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老师、家长正确引导,推荐学生在合理的时间,阅读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只会有帮助,而没有害处。
“现在的课本教育,已经在有意识地迫使学生多阅读了。”市19中高二(5)班班主任、语文老师穆丹说,“课改前,一个学期学习一本语文教材;课改后,一个学期要学习两本语文教材,并且每个单元都有延伸阅读推荐,每册教材还会推荐两本名著给学生看。考试时,有5分的考试内容,是在被推荐的书目上的。除了语文,其他科目对阅读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一些物理、化学、生物题目,如果阅读能力太差的话,连题目都读不懂,更别说准确解题了。”
然而,即便是有考试的“威胁”,很多学生还是不愿意去读书,他们会“偷巧”地从课本上的“阅读提示”中寻找考试答案来应付考试。
阅读真的是件难事吗?穆丹说,主要是学生的阅读习惯没有培养起来。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这跟家庭环境和父母的熏陶有很大关系。但是,很多家长怕看课外书会影响孩子成绩,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并不鼓励他们去读课外书。甚至有的时候“只许州官放火”,自己在一边看书,却让孩子写作业或者去学特长。
那么,老师、家长、学生该怎样联合起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教育专家这样推荐:
“没时间”
对策1: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结合新课改,把课内教学与课外阅读整合,课内指导带动课外阅读。如改革语文课,每周安排1节课专用于阅读;学校安排阅读专用时间等。
对策2:亲子阅读,见缝插针。市实验中学班主任张亮说,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会提高孩子的阅读积极性。比如在床头、餐桌下,随意地放几份报纸、几本杂志;吃饭前后,睡觉之前,陪孩子一起看上一会儿,看后就相同观点或不同意见,讨论几分钟;在孩子放寒暑假的时候,家长抽空陪孩子读上一两本名著等。和家长一起读书,孩子会不自觉地有种想去阅读的力量和劲头。
“不爱读”
对策1:有书同享,教师带头。市19中的高二(1)班主任刑景乐就把自己订的报纸《南方周末》,或者杂志《读者》、《青年文摘》等放在班里,让同学们传阅。遇到好的文章时,她就会在全班诵读,让大家一起分享。
对策2:找其兴趣,投其所好。市19中高三(12)班主任王志经常鼓励学生多看名人传记。他说,学生总有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老师经过观察、谈话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推荐他们看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传记。学生在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的故事中,自然会被人物的性格魅力所熏陶、感染,从而增强自己的意志力。
需要提醒的是,在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老师、家长要密切关注,千万不要让其一不留神沉迷于网络、言情小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