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牟家和 王国宇 |
|
正是这家“有如”杂货铺,让两年来一直在外面做苦力的霍英东初尝了当老板的滋味,也从此迈出了艰苦创业的第一步。
为了不辜负其他合伙人的信任,也为了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霍英东精心地打理着“有如”,干劲十足。每天清晨六点钟,霍英东就赶到店里面,清扫店面,调配货物,等一切准备妥当了,再打开店门,迎接顾客。
在经营“有如”的过程中,霍英东逐渐彰显出了他的经商天赋,他让伙计们到路边招揽顾客,把他们拉到自己的店里。自己则亲自坐店,热情地招呼每一个进店的顾客。
“有如”做的是小本薄利的生意,主要经营咸鱼、腐乳、咸菜、腐竹、粉丝、发菜、豆豉、蒜头等普通家庭每日所需的食品。霍英东掌秤的功夫一流,从不短斤少两,头脑反应也很敏捷,心算又快又准,算完还要歌咏般读出来,顾客也不需要等待太多的时间。
霍英东还特别善于揣摩顾客心理,比如顾客要买一斤(香港一斤为十六两)片糖,霍英东先是称出十四两,然后再加一块,口里还说:“大婶,不够吗?那就再加一块!”其实,加了两块后才够十六两,也就是一斤,但顾客却很高兴,对霍英东自然产生一种信任感,回头客也多了起来。
为了扩大经营范围,“有如”除经销杂货外,还要自制一些调料来卖。所以,到了晚上 10点钟,“有如”一天的营业结束,伙计们也放工回家了,辛苦了一整天的霍英东却还得留在店里面,煮酱料、添甜醋、调制酱油,还要清算一天的营业收入,一直要忙到夜里12点多。
除了售货、做调料,霍英东还得每隔几天亲自去进一次货。当时进货需要到西环三角码头,从湾仔步行到西环,大约需一个小时。本来可以雇一辆小货车去运货的,但一向节俭的霍英东为了省下雇车和脚力的钱,自己改造了一辆木头车,每次进货,都是和表弟推着那辆木头车去。木头车上没装滚珠轴承,没有装货时要想拉动它就得费很大的气力,装上货以后,必须得一个人在前面费力地拉,另一个在后面使劲地推才能勉强前行,所以每次进货回来,两人都会累得腰酸背痛,简直比当初做苦力时还要辛苦。
经营杂货店,要起早贪黑,奔波劳碌,但这毕竟是自己的生意,所以霍英东干得很起劲,从不叫苦叫累、哀叹抱怨。也正是由于霍英东细心精明的经营,“有如”的生意日渐兴隆。虽是薄利经营,但积少成多,盈利倒也算可观,霍家的生活状况也因此有所改善。
因为有了“有如”,霍英东一家得以在艰难的沦陷岁月中生存下来,经营“有如”,也是对霍英东日后叱咤商界的一次很好的磨炼。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战争结束,沦陷了三年零八个月的香港终于重见天日。
随着香港自由贸易的恢复,万物更新,各行各业重新活跃起来,沉寂了多年的海上运输也再度复苏。母亲认为驳运业大有可为,决定重操旧业。在征得其他合伙人的同意后,她把“有如”杂货店出让给了别人,拿着分得的7000元港币,重新购置了一艘小火轮,再度出没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