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待我们无疑是慈爱的,对母亲则是疼惜。他们相濡以沫七十载,虽不懂花前月下,却始终同甘共苦,不弃不离。 |
|
再过几天,就是父亲的九十大寿了。虽然眼前的父亲已是风烛残年华发苍颜,但每每忆起承欢膝下却宛如昨日,不觉感慨时光之无情。
听老一辈人讲,父亲一岁时,我爷爷就过世了,他十几岁时,奶奶也撒手而去。此后不久,大伯分家另过,年幼的姑姑被送往他乡做童养媳,父亲只得投奔我的舅爷。幼年失怙,少年丧母,再加上那个年代多灾多难,父亲所经受的坎坷艰辛自不难想象。我常想,父亲坚韧勤劳、百折不挠的性格,只怕得益于少时的诸多磨砺。
父亲成年后,善良宽厚的舅爷挤出一间茅屋,帮父亲成了家,外公外婆也帮着他置办了几亩薄田。此后,父亲将全部的热情都投入了这个清苦的家,执犁扬鞭,辛勤耕耘,日复一日地为生计奔忙。无论烈日当头还是数九寒天,我的记忆里总有父亲忙碌的身影。记得小时候,父亲经常到外县打零工。休息时,父亲总会背着众人,默默吃完母亲备好的用干红薯秧和树皮面做的干粮,然后继续干活。别人都说父亲干活时很卖力,似乎有用不尽的劲儿,其实,这是他在以坚实的臂膀为我们撑起温暖的家。
印象里,父亲很少抱怨生活的困顿,也极少在我们面前流露哀愁。他总是竭尽全力挑起生活的重担,给全家人带来希望和力量。有一次,父亲做工时东家管饭,每人发两个馒头,就着能照见人影的稀饭。父亲喝了两碗稀饭,却把两个馒头小心地包好带回家。在我们围着父亲抢馒头吃的时候,父亲满足的笑容在脸上久久地绽放。多年以后,我曾想,也许父亲的辛勤与坚持,便是为了这一刻的欢乐和温馨。在我成长的岁月里,我也逐渐意识到,无论在何种境遇下,永不放弃希望、责任以及对生活的热爱,终会赢得生活的尊重。
父亲还常常教导我们与人为善,而这也正是他身体力行的准则。父亲的木工手艺十分精湛,在十里八乡颇有名气。闲暇时,父亲常常帮村里人修农具、做家具,有求必应。纵然当年经常衣食无着,但他从不曾收取报酬。每次回老家,总会听到旧邻居们盛赞父亲,连带着大家看我的眼光也温暖起来,这种感觉让我既自豪又惭愧。
父亲待我们无疑是慈爱的,对母亲则是疼惜。他们相濡以沫七十载,虽不懂花前月下,却始终同甘共苦,不弃不离。那一年,母亲因腿伤行动不便,父亲便时常推着轮椅带母亲出去透气。我记得,父亲时常停下来,用苍老的手指拢一拢母亲额前凌乱的白发,然后弓着腰用力地向前推。时隔多年,这一画面总铭刻在我心间,使我对人间至情至爱有了深刻理解。
如今,我已年近半百,膝下儿女成行。但每念及父亲,仍觉心中温暖而踏实。唯愿父亲永远康健,使得我有更多的时光尽心侍养,学其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