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对北魏有深刻影响的城市;北魏,是对洛阳有深远影响的王朝。北魏进攻洛阳也建设洛阳,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
北魏建国十分生猛,它有精锐的骑兵,凶悍而野蛮,其内部也经过多年纷争,打打杀杀,数人当政。《洛阳大典》载:公元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王权,定国号魏,史称北魏。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黄河以北的割据政权相继败亡,诸州均为北魏所占。是年,拓跋珪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次年称皇帝(魏道武帝),并以黄河为界与南朝对峙,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政权。
北魏建都平城后,把攻占洛阳作为最重要的军事目标。因洛阳处于南北对峙的中轴线上,且长期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领洛阳即可控制黄河以南广大区域。此时,洛阳尚为东晋军事重镇,所以北魏的主要对手还是东晋。而东晋大将檀道济在公元416年坐镇洛阳后,加强了洛阳的军事部署,开始对城池进行修葺,做好了防御北魏入侵的一切准备。
随后,北魏进攻彭城(今徐州),刘裕根据这一情况,急调洛阳之兵前去支援,结果北魏乘虚占领洛阳,并派驻官员,调来军队,企图长期控制洛阳。可是刘裕没有给他们这个机会,马上回师再克洛阳,并派重兵驻守。
刘裕回到首都建康后,就顾不上洛阳了。此时他权倾朝野,羽翼已丰,其心腹死党都积极撺掇他篡晋。他放松了对北魏的讨伐,在江南积极进行篡晋活动。东晋宗室本是司马氏集团,当然不愿意祖宗的基业沦入外姓之手,宗室成员司马顺明起兵了,进攻刘裕部将王康据守的洛阳。
但司马氏的力量,当时已远不如其篡夺曹魏政权时那样雄厚,司马顺明久攻洛阳不克,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投降了北魏,彻底和东晋决裂了。
北魏通过司马顺明,掌握了洛阳的军事部署,准备再次攻取洛阳,于是秣马厉兵,积极备战。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正月,天气寒冷,黄河冰封,北魏大军趁机从孟州过了黄河,直逼洛阳。这一次,洛阳东晋守军看见魏军铁骑过来,没做什么抵抗望风而逃,魏军占领洛阳。
时光荏苒,朝代更新,在江南,刘裕政变成功,迫使司马德文禅位,他当了皇帝,国号宋,改元永初,东晋正式灭亡,中国开始进入南北朝时期。刘宋初期,因刘裕在晋朝末期收复北方的青、兖、司三州,拥有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势力较强大,北魏南攻,收效甚微。
刘裕在位3年,于公元422年去世,其长子刘义符继位,史称少帝,年仅17岁,很快就被废被杀,刘裕第三子刘义隆继位,是为公元424年。
接下来,便是刘义隆和北魏对着干了,而这时的北魏君主,已经换上魏太武帝拓跋焘。这下有好戏看了:宋主刘义隆,是南朝少有的明君,他把收复洛阳以及被北魏占领的黄河以南地区作为目标,而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雄姿英发,拥有十分凶残的北魏骑兵,一直把灭掉东晋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针尖对麦芒,看谁斗过谁,而他俩较量的一个焦点就是谁能占领洛阳。
公元430年,刘义隆命刘彦之率众北伐,成功收复洛阳,这一次据守洛阳3年。可是3年后,北魏反攻,宋军大败,北魏又占领了洛阳,并把虎牢、陈留一线的战略要地都占了。这样一来,北魏在军事上占了上风,其政府首脑干脆坐镇洛阳,把大量骑兵和步兵集中在洛阳周围,时刻准备南下。
公元450年,拓跋焘以洛阳为指挥部和出征地,亲率百万大军南征,一家伙打到了江苏,其前锋甚至进驻江苏六合。此地战略位置重要,北接安徽,南临长江。北魏军队声言要渡过长江,刘宋集团十分惊慌,赶紧沿江戒备,全军死守江防。因北魏军多是骑兵,在水乡作战不利,虽多次突进,但无所作为,北魏军恼怒,凡占领之地,把汉族青年男子杀戮殆尽,把妇女掠往军中。
两国经过多年厮杀,到这时两败俱伤,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不久,宋主刘义隆被谋杀,南朝陷入内乱,已无收复中原之志,这使得北魏腾出手来,开始建设洛阳。至此,北魏完成了立足中原的战略任务,成为地跨黄河南北的大帝国。
当时,北魏把洛阳定为洛州治所,统辖着广大区域。但北魏统治者中不乏有政治远见者,他们认为洛阳作为洛州,是大大地受委屈了,洛阳应作为北魏的首都才是——后来上任的孝文帝就持这种观点。
公元494年,孝文帝也像他的祖辈一样,开始南下攻打南朝。这时南朝已经易主,变成了南齐。这个王朝军事力量弱,对北魏只有防御的份儿。当时孝文帝统兵南下,鲜卑贵族也随军从平城来到洛阳。休息几天后,孝文帝命令军队继续南进。但北魏贵族生怕对南方气候不适应,更怕死在战场上,有人就跪在马前,请求孝文帝放弃南征计划。
孝文帝私下里笑了,其实,他早就想迁都洛阳,只是苦于没有理由,如今见此情形,就装出很生气的样子,批评道:“你们这些人贪生怕死,要耽误了我统一江南的进程!但看到你们这样子,我也于心不忍啊,我看这样吧,咱们虽不南下,但必须迁都洛阳,这样才能站定中原,伺机南攻。再说了,这次我们兴师动众,却一件事都没办成,岂不惹人笑话?就这样定了——迁都洛阳!”
贵族们没话说,只好同意。北魏迁都洛阳后,精心建设洛阳,学习中原文化,还始凿龙门石窟,为洛阳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及丰富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