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李三义,或许您不熟悉,但说到电影《地道战》里的那个日军翻译官,或许您还记得那句台词:“西平据点被包围得吃不消了,厉害呀,光土八路就五六千人。”
没错,李三义(上图中)就是电影《地道战》中的翻译官的扮演者,他不仅是个演员,还曾执导过《神龙车队》、《铁血大动脉》等革命影片,其中《血战万源》还获得过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等。
李三义其实是个土生土长的洛阳人!上周末,李三义回老家探亲,趁其在洛阳真不同饭店聚会之机,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洛阳是他永远的故乡
“知道洛阳百货楼附近的第一高楼九层楼吗?小时候,我家就住在那里。”一说起家乡,李三义就格外兴奋。
面前的李三义,虽然已经70岁高龄,可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思维敏捷,语速特别快。
李三义说,他家共兄妹8人,除他一人到北京发展外,其他人都还生活在洛阳。金秋十月,他便带着小儿子和新过门的儿媳妇,回洛阳老家“认祖归宗”,与姊妹亲戚们团聚。
“一定要让我的子孙知道,洛阳才是他们的家。”李三义说,在他的观念中,家族的根永远在洛阳。
▲▲在洛阳,他与电影结缘
李三义家对面,1956年建起了西工电影院,他和电影借此结下了缘。《上甘岭》、《列宁在十月》、《青年禁卫军》、《流浪者》等影片,十几岁的李三义不知看了多少遍。从此,他对电影着了迷。
18岁,李三义光荣地成了一名人民解放军,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当兵。因为是部队里的文艺骨干,领导就让他给大家放电影。李三义一点儿都没浪费这个机会,把他喜欢的电影轮番放了好几遍。
“我当时想,要是转业后回家乡当一名电影放映员,这一辈子也不赖。”李三义回忆说。没想到,他最后不仅当了演员,还当起了导演。
由于在基地会演中自编自演的相声广受好评,李三义被调入某演出队。做了几年话剧演员之后,1965年《地道战》开拍,不会一句日语的李三义,愣是把日军翻译官这一角色塑造得深入人心。
拍完《地道战》,李三义到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进修,1978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从一名电影爱好者变成了一名专业电影人,开始了他32年的导演生涯。
▲▲有生之年,想为家乡拍部电影
“虽然常年在外工作,但我一直都在关注着家乡。”李三义说,即使在戈壁滩当兵的时候,他都坚持订阅《牡丹》杂志。
几十年来,李三义每天都会关注河南的媒体,看到有关洛阳的内容时,更是格外留心。每次回老家,《洛阳晚报》是必看的,爱唱豫剧的他还是《梨园春》节目的忠实观众。
采访中,李三义也表达了他的一点遗憾,那就是至今他还没拍一部关于家乡的作品。李三义说,曾经也有几个反映洛阳的剧本找到过他,但看过之后,他都觉得不太满意。“要拍洛阳,一定要有好剧本,不然,对不起家乡父老。”李三义语重心长地说。
虽然已经退休了,但李三义并不打算放弃这个心愿,他还在寻觅,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家乡父老献上一部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