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我高中毕业后,每天在家靠读书看报来打发日子。一次在报纸上看到一篇署名刘志和的小小说,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念头,我们俩的名字就差一个字,为什么人家能发表小说,我就不能?
我找出几本写作方面的书苦读起来,并按书上说的跑到街上观察生活。可惜,连转了几天我也观察不出啥名堂。
1983年的春节刚过,我在报上又见刘志和的大名,这一下,我的文学梦又被勾起来了。熬了三个晚上,我写出了一篇讽刺小品《不该偷睡》,内容为父母要求儿子苦读到深夜,以求考取大学。
我把稿件投进邮筒后,接下来便焦心地等待,每天拿到报纸,先急不可待地翻一遍,看有我的稿子没有。
一天,两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心里的希望越来越渺茫。6月14日,当我翻开报纸,《不该偷睡》几个字一下子跃入眼帘,没想到自己的名字竟然也变成了铅字。
当时我亢奋的心情绝不亚于数年后的结婚娶亲。现在细想起来,自己也觉得有趣,如果刘先生姓名中没有两个字和我相同,如果不是他在数月内连发两篇文章,我恐怕就不会有那心血来潮的写稿奇想,恐怕也就没有这个第一次了。
(河洛文苑网友 为城市洗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