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9版:洛阳老兵 重返朝鲜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当年,我就在这儿管理美军战俘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0 年 10 月 25 日 星期    【打印】  
当年,我就在这儿管理美军战俘
记者 程奇 通讯员 张文豪/文 记者 陈占举/图
  老兵们在平壤金日成广场金日成铜像前留影。
  莫若健在金日成铜像前指挥大家唱战歌。
  朝鲜人民军军官向老兵讲解板门店局势。
  “你看你看,当年,我就在这儿教育美军战俘!别看美军那么嚣张,对我们志愿军,哪个战俘不心服口服?”

  22日傍晚,《洛阳晚报》“洛阳老兵重返朝鲜”活动成员乘坐火车返回中国丹东,途经朝鲜平安北道时,志愿军50军老兵莫若健老人突然激动地从座位上跳起来,指着大桥北侧的一大片建筑物大声说。

  1

  用流利的美语,给战俘们讲“新中国”

  顺着莫若健老人指的方向,茫茫暮色中,可见远方树林中有一片黑色建筑物。老人说,那里当年是志愿军的战俘营,里面住着不少美军。我们注意到:战俘营紧挨鸭绿江,距离中国领土不足1000米。

  莫若健老人用娴熟的美式英语大段地背诵当年用来教育美军战俘的教程——《New China(新中国)》讲义。他的思绪,回到了当年给美国战俘当教官的时候。

  莫若健今年80岁,1950年10月27日,他随志愿军50军入朝,参加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战役,并随部队攻占韩国首都汉城(今首尔)。入朝后,他先在50军194师当文化教员,之后担任敌工组副组长,负责翻译工作以及对“联合国军”的宣传、策反工作。

  1952年春,上级抽调莫若健到志愿军政治部俘虏管理训练处第一俘虏管理所一中队、二中队当助理员:他不仅要负责翻译工作,还要给英美战俘当教官。

  据了解,志愿军的战俘营,都位于鸭绿江沿岸,莫若健所在的第一俘虏管理所就位于朝鲜平安北道碧潼郡。“我管的俘虏,有‘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的警卫员威尔逊,有获得过美国远东轻量级拳击冠军的大兵,但他们个个都服服贴贴的,没有一点越轨表现。”莫若健骄傲地说。

  2

  战俘营没有铁丝网,也没有高墙堡垒

  1947年,莫若健考入华西大学附属中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老师大多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

  莫若健说:“四川一解放,我就报名上了二野军政大学,之后参加了志愿军。当时,心里没想别的,就是要和共产党一起救中国!”

  到俘虏管理训练处工作后,莫若健负责教育92名战俘,其中绝大多数是美国兵。莫若健说,当年的第一俘虏管理所内,没有铁丝网、高墙碉堡甚至连竹篱笆都没有。

  “没有铁丝网,也不加捆绑,你们不怕战俘跑了?”记者诧异地问。

  “不怕,他们跑不了。战俘营附近住着朝鲜人,几乎每个朝鲜家庭都有人在美军的轰炸中死去。美国战俘逃跑后一旦被发现,不被打死才怪!”莫若健说,“当时,确有战俘逃跑,但都会在挨打、挨饿后跑回来。慢慢地,再也没人逃跑了”。

  3

  战俘们有鸡吃,还能打棒球

  当年,志愿军对各国战俘非常优待,战争结束后,不少美国战俘都曾在回忆录中称赞志愿军的人道主义精神。

  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的军需供应十分紧张。最初,各国战俘只能吃玉米、黄豆,但部分美国战俘不愿意吃这些东西。后来,战俘们发现,战俘营的管理者们自己挨饿也要让战俘们吃饱,就非常感动。

  战俘营的条件好转了,战俘们每天都能吃到肉:有一次,一中队一顿饭就宰了24只鸡为战俘们改善生活。在各个战俘营,各国战俘甚至可以报名当炊事员:我方提供各种食品原料,战俘们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烹饪食物。

  莫若健说,每个战俘每星期能领到半斤白糖、一大盒前进牌烟丝,比志愿军前线战士的待遇好多了。在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战俘们还能领到中华牌香烟、咖啡等。

  每个中队还建有俘虏俱乐部,会根据战俘们的需求开展篮球、足球、扑克、棒球等文体活动。

  4

  美军暴行的罪证,让战俘们猛醒

  美军士兵总认为自己是“联合国军”,代表正义的一方,他们的军队不会违反人道主义,总是遵守一切国际法。

  可是,在战俘营看到自己军队暴行的证据后,战俘们的思想有了很大改变。

  1952年的一天,美军飞机居然向第一俘管所投掷了一枚细菌弹,所有战俘都看到了这一情景。战俘营管理者对细菌弹消毒后,向所有战俘进行了展示。细菌弹上,清清楚楚的“Made in USA(美国制造)”字样让所有美英战俘目瞪口呆。美国战俘Arron说:“联合国军”口口声声称自己是“正义之师”,原来竟是这么“脏”!

  1952年夏天,莫若健和一些美英战俘正在鸭绿江内游泳,天上突然出现几十架美军轰炸机,向中国丰满水电站飞去。一个美国战俘马上在胸前画十字并连声祈祷:“上帝啊,千万不要炸水电站,这违反国际法。”可是,美军飞机却疯狂轰炸了民用发电厂——丰满水电站,这让“联合国军”的真面目在战俘面前暴露无遗。

  5

  美军将军:敬佩志愿军对战俘的管理

  1953年,莫若健被调离战俘营,一中队、二中队的92名战俘对他依依不舍。所有战俘都将家庭住址、电话留给莫若健。后来,一中队、二中队的管理者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都会给莫若健写信,让他写信劝告英美战俘服从管教。莫若健每次都认真回信,帮助他们做好战俘教育工作。

  前几年,莫若健的一名中国学生和一名美国将军结婚。在私下聚会中,这名将军如此评价志愿军对战俘的管理:“中国人民志愿军对战俘的人道管理让美国人非常敬佩。志愿军细致、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更是卓有成效,让美军上下非常震惊。军方认为:在美国开国以来经历的战争中,朝鲜战争期间的美军战俘‘表现最差、最软弱’。美军和美国媒体曾经就美军战俘的气节问题展开过一场热烈、深入的反思和讨论。讨论的结果是:在美国曾经的敌对方中,志愿军对战俘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做得最好的,也是最可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