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7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风 语 31
洛阳网广告
21 “华人首富”李嘉诚——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11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21 “华人首富”李嘉诚——
一张一弛,彰显王者本色(1)
  ○作者 牟家和 王国宇
  在广东省潮州市北门街有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因其狭长如面线,故名面线巷。面线巷里有一座极为寻常的古宅, 1928年 7月 29日,李嘉诚就出生在这座破旧的宅院里。李家的祖先原为中原人士,因灾荒而南迁至福建莆田。明末清初,又因战火连绵不断而在世祖李明山的带领下,举家迁至粤东潮州府海阳县 (今潮州市 ),并定居于此,至李嘉诚这一代,已经有十世了。

  李氏家族可以说是书香世家。李嘉诚的曾祖父李鹏万曾是清朝每十二年甄选一次的文官八贡之一,而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也是天资聪颖,少年成才,只因家道中落,不得不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投身教育,成为当地十分有名气的小学校长,颇受人尊敬。

  李嘉诚就是在这种治学风气甚浓的家庭氛围中生活和成长的,耳濡目染下,他自幼就酷爱读书,一心向学。李嘉诚三岁时便能读诗诵文,五岁便能妙笔生花。也是在五岁那年,父亲将他送到了潮北门观海寺小学读书。

  李嘉城一家初到香港时,就住在庄静庵家中。李云经身上有着中国传统的文人气节,不愿意一直过着受人恩惠、寄人篱下的生活。于是不久,他们一家便搬出庄家单过了。

  但是香港对于李嘉诚一家来说毕竟是人地两生,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虽然有庄静庵的帮衬和接济,也只是杯水车薪。

  在潮汕,学识渊博的李云经是人人敬重的小学校长,社会名儒。但是,香港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商业社会,李云经纵然满腹经纶,却毫无用武之地。除了教书,李云经既不会做生意,也没有其他工作经验,而且手无缚鸡之力,做不得体力活,只能感叹“百无一用是书生”。好不容易,李云经在一间潮汕同乡开的小公司谋得一个小职员的工作,薪水微薄,养活一家五口,着实捉襟见肘。

  虽与香港的商业文化格格不入,但李云经明白,要想在香港生存,一定要融入这个社会。一直坚持“教育救国”的他不再向儿子谈古数典、灌输古代圣贤的言行风范,而是告诉李嘉诚要“学做香港人”。李嘉诚对父亲的教诲心领神会。

  要融入香港社会,第一步就是要过语言关。香港的华人大多说的是广州话,可以说,在香港,不懂广州话寸步难行。李嘉诚一家人却都有着浓厚的潮汕口音,广州话与潮汕话属不同的语系,因此,李嘉诚把学广州话当成一件大事对待,他拜表妹庄月明为师,勤学不辍。李嘉诚年纪轻、记忆力好、悟性又高,再加上勤奋肯学,很快就能说一口流利地道的广州话了。

  对李嘉诚来说,最困难的还是英语关。当时,李嘉诚在香港的中学念书,而港英政府推行殖民化教育,因此香港的中学大都是英文教学。香港的同学都是从小就开始学英文,而李嘉诚没有任何英文基础,上课如听天书,这让一直都是学校骄子的李嘉诚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发誓,一定要苦学英语,赶上其他同学。

  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再次请在教会学校读书的表妹庄月明当老师,帮他从字母开始补习英文。从那时起,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人们总是能看到一个额头高高、四肢纤瘦的男孩,一边走路,一边拿着单词卡片,口中还念念有词,神情十分忘我,常常走到了墙根下都不自知,若不是有好心人的提醒,李嘉诚的额头不知道要被撞破多少回呢!有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跑到舅舅家,向表妹请教,而表妹也很认真地给他讲解,直到他完全弄懂为止。

  夜深人静时,为了不影响家人的睡眠,李嘉诚就独自跑到外边,在昏暗的路灯下,一边读英语,一边蹲在地上用捡来的树枝划拉着每个单词、短语、句子。天刚蒙蒙亮,他便起床出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诵读向表妹借来的英文读物。李嘉诚天资聪颖,过目不忘,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努力,他终于逾越了英语关,不仅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英文,而且也能读懂英文报刊、书籍,听懂英文广播了!也是从那时起,李嘉诚就一直没有放弃过英语的学习。今天,李嘉诚能在国际商业舞台上侃侃而谈,就是得益于一生的勤学不辍。

  太平的日子没过多久,战火便延及香港,很快,香港也沦陷了,李嘉诚一家的生活变得更为艰难。

  然而,祸不单行,长期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劳累过度,李云经病倒了,从此卧床不起。身为长子的李嘉诚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学习,期望通过优异的成绩,带给病中的父亲一些精神上的慰藉。为了让李嘉诚能够继续读书,李云经坚持不去医院、不看大夫。最后,还是庄静庵“强行”将他送到公立医院,为他垫付了医药费。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