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8版:乐活·晚情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老爸老妈的黄昏恋
儿时的
洋油灯
敬老莫拆老
我在卓拉山口的日子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0 年 11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影像岁月
我在卓拉山口的日子
□ 李荣欣
  我一生的事业是个“圆”,在办广播中开始,又在办广播中结束。最令我难忘的,是在喜马拉雅山中段的卓拉山口对印军广播的经历。

  1971年,我22岁,结束在北京大学为期一年的印地语强化培训后,我和几个战友一起进了西藏军区政治部,被分配到了广播队。广播队在亚东边防设有广播组,专门对印军广播。我去了海拔最高的卓拉山口。

  卓拉山口海拔4000多米,高寒缺氧,一年中有半年多时间大雪封山,与世隔绝,战士们终年过着“穴居”生活。夏天洞穴中潮湿,睡觉的木板下总汪着水;冬天滴水成冰,形成的冰挂比象牙还粗,稍有不慎,就会被碰得头破血流。

  中印双方在中(国)锡(金)边界用大喇叭喊话“对峙”,是从1962年开始的。我方当初是隔着界墙喊话,后来用扬声器,再后来换成了有线广播。我们这些学外语的人承担的任务是播音,每天三次广播,除了读毛主席语录,就是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印地语广播的主要内容。由于山口信号不好,录制节目是让人最头疼的事,往往要录制两三遍才能成功。

  由于这里不通公路,我们所需的一切物品都要靠藏民背运。当时卓拉山口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极其贫乏,我们一日三餐只能吃陈米、干菜,味同嚼蜡,要不就是海带煮黄豆。因为太寂寞,一部《地道战》我看过十几遍。为了找乐趣,我们就逗老鼠玩。卓拉山口的老鼠特别大,像小兔子,毛茸茸的很可爱。我第一天到卓拉山口,发现屋角有几个毛茸茸的小东西在啃圆根(藏萝卜),就问组长:“咱们还喂了几只兔子?”他笑着说:“哪是兔子,是老鼠!”

  卓拉山口的自然条件是艰苦的,可它也有美的一面。每年杜鹃花开的时候,这里到处都是姹紫嫣红,十分壮观。

  1972年9月底,卓拉山口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风雪,我和战友踏着积雪去查线,几乎被冻成了冰人。那次暴风雪持续了几个月,线路实在无法修复,经上级批准,我们停止了对印军的广播。一段时间后,印方也停止了对我方的广播。从此,亚东边防持续了将近10年的“敌对广播”画上了句号。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