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6版:悦读·谈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国货老品牌艰难翻身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0 年 11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国货老品牌艰难翻身
  今年9月,“永久”的官方淘宝店开张。一张张造型别致、色彩亮丽的新永久自行车照片,让年轻人看得面红耳热。现代设计,新的营销模式,唤醒的不仅是这些沉睡的老品牌,还有对中国庞大制造能力的想象力。

  1

  挽救垂死海鸥

  国货老品牌在沉寂多年之后,正在陆续复活。

  今年9月,“永久”的官方淘宝店开张。一张张造型别致、色彩亮丽的新永久自行车照片,让年轻人看得面红耳热。9月下旬,一批新海鸥相机也出现在上海田子坊的门店里。

  当这些曾经耳熟能详的老品牌再现市场时,多少会勾起中年人的集体记忆。但现在真正有购买冲动的却是年轻人,因为这不是历史的简单重演。

  对“中国制造”而言,这样的尝试价值非凡,而这一切奇思妙想,却是一个中年摄影师和一帮80后青年带来的。

  尽管有思想准备,但当陈海汶被带到这座位于上海远郊的一处农房时,还是被惊呆了。曾经年产42万台相机的海鸥厂房是何等热闹,如今却破败不堪。

  30年前,在饭店里做学徒的上海小青年陈海汶,每天拿着一台海鸥4B型相机在街头巷尾到处拍照,这是他用工作三年攒下的60元钱再加上借来的60元钱买到的。

  今年52岁的陈海汶已经成了国内知名摄影人,开了一家横跨出版、策划、印刷、图书、创意等领域的文化公司。

  令他始料不及的是,自己会再次与海鸥结缘。去年入秋后的一天,几名原来海鸥照相机公司的高层找陈海汶“求助”。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海鸥照相机公司几番民营化改制,四易其主。照相机业务因全球市场数码相机的兴起而日渐凋零,设备陆续废弃或拆卖,5年前,海鸥相机全面停产。

  在改制过程中,海鸥相机一条双反装配线和对应的治具、夹具、模具和配件等,被十几个资深技工盘了下来。这些年来,他们接些“国外教学用机”的小单子糊口,勉强维持生产,这条装配线也成了仅存于世的海鸥装配线。可生意一年惨过一年,在找到陈海汶前,他们已负债累累,难以为继。

  陈海汶当场拍板,买下设备,解决其债务问题,并接纳这些技术工人。陈海汶要求技工在那条双反相机装配线上做一台样机出来看看。样机出来,试拍效果却让陈海汶大失所望。这款4A型双反相机本是模仿双反相机领域的极品德国禄来相机,但效果和禄来无法相提并论。

  原来,在海鸥垂死挣扎那些年,为了降低成本,这个型号的相机里27个重要的零配件早被换成了粗糙的塑料制品,质量大不如前。

  这绝对不是陈海汶记忆中的海鸥相机,他要让这台相机在良好实用性的基础上,还能在未来成为收藏市场上不断升值的经典款。

  随后,陈海汶找来一名20世纪60年代起就在海鸥工作的老技师,重新开模,改用金属零配件。在外观上也做了调整,把海鸥的LOGO由英文的SeaGul,换回早期的中文海鸥字样。

  陈海汶收购到的配件只有仅剩的1000来套,可以生产1000台相机。生产结束之后,除非有人投入巨资重新开模生产四百多个零配件,否则这条装配线的生命就到此为止。

  按照陈海汶的计划,他将以“一天做一台”的速度缓慢生产,并可以随着剩余配件的减少,通过收藏市场让这款相机的价格不断升值。

  至9月下旬,第一批30台新海鸥相机已经出来,大部分被与陈海汶相熟的摄影人买去。

  2

  当乘思遇上陈闪

  10年前,一个南京的高中生高庶三,每天骑着一辆比自己年纪还大的永久牌自行车,两点一线往返于家里和学校。

  高庶三现在已是同济大学研究生毕业,拥有建筑和城市设计的学位。在陈海汶为海鸥的末路唏嘘之时,高庶三和他的伙伴们正在和永久联系。

  他们组成了包括十来个80后的工业设计师、建筑师、网络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广告人的跨界联盟,名为“乘思”(crossing)。

  2009年,联盟里几个年轻设计师在欧洲读书时,就看到当地人把骑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反观中国这个自行车王国早已名不副实,他们希望把这种生活方式推广到中国。

  为了避免成为少数自行车爱好者的小团体运动,他们期望让自行车回归社会,并结合所长,对产品进行“复古”等形式的包装,吸引城市里非骑车群体加入骑行一族。

  高庶三了解到,永久和同济大学有合作关系,遂通过这层关系找到了永久,毛遂自荐。此时的永久,已极少被公众关注。

  和海鸥一样,永久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陷入亏损,2001年被中路集团收购后,日子过得并不好。在乘思找上门时,永久23岁的董事长、中路集团董事长的儿子陈闪正在为未来的生存问题而焦虑。

  对陈闪而言,继续在价格上较劲,将把永久推向绝境。而自行车高端市场,主要被一些技术能力更强的外资品牌把持。因此,永久必须在传统市场之外找到突破口,这恰与乘思的意图不谋而合。甚至具体到开发复古车型这个构想本身,也与永久今年70周年纪念的主题相扣。

  接触之初,永久对乘思还是颇有顾虑。乘思随即提出了前期不收取费用、根据销售情况来分成的共担风险合作模式。毕竟,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如果没有永久的品牌积淀和生产能力,他们的构思只是纸上谈兵。

  幸运的是,囊中并不饱满的永久决定试一试。今年年初,高庶三们钻进永久的车间,和永久的技术人员进行商讨,展开设计。

  他们要做的并不是无限逼近曾经的“二八大杠”自行车。在高庶三的记忆里,笨重的老永久“很难骑”。重新设计时,在借鉴了老款自行车款式的基础上,设计师们把车身换成了更轻盈的材质,并拆掉了挡泥板等冗余的组件。

  而对自行车的颜色,他们摒弃了自行车行业固有色卡上的配色方案,采用了一些时尚的亮丽颜色。

  今年8月以来,被命名为“永久c”的永久系列新款自行车图样迅速在年轻人聚集的豆瓣网、开心网和新浪网上疯传,其中开心网上一个帖子被转了四十多万次,大家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有腔调”、“很长草”、“真给力”等等。

  “我们自己就是永久c的目标群体,所以知道要设计出什么样的车。”在乘思的成员们看来,这样的反响程度虽高于预期,但也在意料之中。

  不到半个月,首批生产的500辆车一销而空,豆瓣网、新浪网上,新车主们纷纷秀出照片,而只赶上第二批的顾客,不少要等1个月之后才能收货,他们也在网上诉说着自己的沮丧和不满。

    3

  追捧只是一阵风?

  陈海汶的胃口,并不止于造1000台海鸥相机。他已初步打算进入数码相机领域,目前正和代工企业展开技术和成本的探讨。

  制造数码相机,启动资金就要5000万元,初步投资1亿~2亿元,这远远超出陈海汶的承受能力,向外引资势在必行。

  但陈比较排斥一些“急功近利的商业资本”进入,这个观点也是海鸥改制失败的前车之鉴。他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和上海市发改委有意拨出专项资金,扶持国内数码相机企业,于是希望资金问题能以政府支持加自筹的方式解决。

  其实在本世纪初,海鸥相机就有过生产数码相机的尝试,但未能成功。这在陈海汶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重视程度不够”。很难说陈海汶的创新还能走多远,但他回答:“第一次摸相机时怎会知道自己能不能成为摄影家。”

  陈海汶反复强调,海鸥数码相机,还只是“民间梦想”。事实上,这样一个商品也根本够不上“国家梦想”的高度。

  在城市的另一边,永久c开局不错,但还远远谈不上商业成功。在已销售车型中,迎合当下复古潮流的款式卖得最好,其他款式表现平平。

  对于这一点,陈闪有清醒的认识,“永久c产量小、成本高,还是一个小众产品,对永久品牌形象的宣传也还有限”。而永久的目标还是要落到大众市场。

  陈闪表示,永久将打算在不同产品线上进行类似永久c的探索,开发更适合城市大众的新车款,并可能会有更多设计上的对外合作。

  事实上,海鸥和永久并不是第一个“再造”的国货老品牌。上海牌手表、飞跃运动鞋等也曾通过新锐的设计回归潮流,但都未能转换为企业持续的品牌提升和商业利益。

  迄今为止,国货品牌翻身案例寥寥。 (据《南方周末》)

  ■相关链接:

  国货老品牌的命运

  友谊雪花膏、海鸥洗发膏(上海)

  上海家化生产,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几乎停产,目前少量生产。

  

  百雀羚(上海)

  一直有新产品推出,2008年请莫文蔚代言推出草本系列。

  

  北冰洋汽水(北京)

  1994年被百事可乐收购,不久停止生产。2009年,企业资产重组,市面上销售的北冰洋汽水均为假冒。

  

  梅花运动服(天津)

  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衰败,1996年起,当时的天津市纺织局指派另一个国有企业“东亚毛纺厂”接管“梅花”,梅花运动服也在此前停产。现在原厂早已消失,能买到的梅花运动服,基本上都是1981年的库存。

  

  回力鞋业(上海)

  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是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业从事回力牌运动鞋及各类鞋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飞跃鞋(上海)

  去年停产,市面上的飞跃鞋由大博文公司委托外地其他工厂代工。

  

  凤凰自行车(上海)

  经营陷入严重困境。目前上海市金山区国资委控股36.92%,有意转成房地产公司。未来如何投资,还不明朗。

  

  飞鸽自行车(天津)

  经过多次重组,现在是一家产权清晰的合股企业。现在的飞鸽集团,旗下还有飞鸽电动车有限公司、飞鸽电动三轮车有限公司,但在全天津市的自行车产业中仅占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