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小记者”们采访多认真! | |
■编者按
今年11月8日,是第11个中国记者节。本报特地组织了“记者节,晚报帮您圆个梦”活动,尽己所能帮助一直关注洛阳晚报、支持洛阳晚报的热心读者完成一个心愿、实现一个梦想。上个双休日,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开展了“圆梦行动”。
当一天记者、上网学聊天、做一次心理咨询师、为母亲解开心中的结、送给需要的人两壶食油、向多年前的恩人道声“谢谢”、为父亲庆祝七十大寿,说起来都算不上什么大事,却是读者实实在在需要的。62年来,洛报人始终坚守“凡人民所需者,莫不全力而为”的信条。正因如此,本报记者不辞劳苦地帮助读者“圆梦”。敬请关注晚报“圆梦行动”特别报道。
11岁生日这天,
如愿当了次“小记者”
圆梦读者:林一帆、杜泽锟、谢梦瑶及其家长
梦想:当一天记者
□记者 程奇 文/图
对新安县新城实验小学六(二)班的林一帆同学来说,今年的生日过得格外有意义。11月6日是他的11岁生日,这一天,他和本报记者一起去采访,当了一次“小记者”,更坚定了将来做记者的理想。
6日上午,林一帆和另两名小朋友杜泽锟、谢梦瑶从新安县赶到洛阳市区,和本报记者一起到市儿童福利院采访身残志坚的孤儿党蒙浩、党天天,不但圆了当记者的梦想,而且从孤残小孩子身上学到了愈挫愈勇、坚韧不拔的精神。
党蒙浩今年15岁,从小因患脑瘫导致上肢痉挛,活动不便。刚一见面,他略显怪异的肢体动作,让林一帆等人稍有点儿害怕。
党蒙浩一露绝活,却让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但见他用右脚两个脚趾夹起毛笔,在宣纸上“刷刷刷”几笔就写出两个龙飞凤舞的行草大字——“前进”,让人拍案叫绝。
杜泽锟的父亲杜辉喜欢书法,他感叹道:“这两个字,即使用手写,没几年工夫也写不出来!”
党天天是一个腼腆的女孩,下肢瘫痪的她双手却非常灵巧。只见她手指如飞,毛线、珠子等原材料转眼间就在她手里变成了漂亮的香囊、挂饰……
三名“小记者”颇为敬业,一边认真观看一边用心在笔记本上记录。今年只有六岁的谢梦瑶小朋友认字不多,却能用汉语拼音快速记录自己的所见所得。
绝活表演结束,在本报记者的鼓励下,三名“小记者”围着党蒙浩、党天天,大胆地提出自己所想到的问题。
“学习用脚写字肯定会遇到很大困难,怎么办?”林一帆问。
“想办法!”党蒙浩艰难但有力地回答。
“怎样才能创造奇迹?”杜泽锟问。
“努力就有可能!”党蒙浩言简意赅的回答让三名“小记者”及其家长都深为叹服。
或是紧张,或是忙碌,林一帆满头大汗,他一边擦汗一边说:“平时总觉得当记者很风光,今天才知道,当记者也很辛苦!”
“社会各界一直在关注福利院孤残孩子的成长。这些孤残孩子并没有消极等待,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自己的努力,一点点向梦想靠拢,用自强自立的精神来回报社会各界的关爱!”福利院副院长金平平告诉三名“小记者”。
“看到党蒙浩哥哥表演的绝活,我都惊呆了!”林一帆激动地说,“残疾人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克服种种困难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我们这些健康孩子在学习、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他们遇到的困难相比,简直太小了。我要学习他们自强自立、努力拼搏的精神,干出一番成绩!”
“谢谢《洛阳晚报》,‘圆梦行动’让一帆过了一个最有意义的生日,我相信他会终身难忘!”林一帆的母亲谢向玲动情地说,“福利院之行给这三个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让他们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