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生产源头到销售末端,每个环节都要加价,让一捆捆小白菜越来越“沉”。 |
|
这个秋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菜价上涨的压力:去年三毛一斤的白菜,一度卖到一斤一块五了!现在,就没有便宜菜。
菜价连续上涨,市民叫苦不迭。大家都知道,菜从田里出来的时候,价格一定没有那么高。那么,从生产到销售,蔬菜的价格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连日来,记者将小白菜作为调查对象,依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零售摊点、市民餐桌的顺序一路跟踪,看看菜价究竟是怎么涨上去的。
1
田间:每斤0.2元至0.25元
地点:洛龙区李楼乡楼村蔬菜大棚
一出大棚,菜价就不算便宜。
洛龙区李楼乡楼村一直是我市的“菜篮子”之一,这里大面积种植黄瓜、芹菜以及油麦菜、生菜、小白菜等叶子菜。
董海军是该村一个有30多年种菜经历的老菜农。虽然近几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但他仍觉得种菜的收益越来越少了:“原来我们这里种大白菜,现在没人种了,因为谁种谁赔。每个人就四分菜地,白菜占的地方大,一亩地种不了几棵。菜价涨了,可我们没挣到钱。”
种大白菜不赚钱,种小白菜咋样?董海军答得很简单:一样不赚钱,因为农资涨价太厉害了。
他说,以碳酸氢铵为例,短短几年间,这种化肥从7元到8元一袋涨至40元左右一袋。
董海军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建一个标准的蔬菜大棚(长50米,宽8米),买骨架就需4000元左右,买塑料膜(可使用3年左右)需要1000元左右;种一季菜(3个月左右)需买120元左右的除虫剂,160元左右的化肥……
总的来说,一个大棚,不算人工成本,种一季菜至少要投资800元。而一个大棚一季只能产小白菜3000多斤,按每斤卖0.25元算,只能收获1000元左右。
董海军说:“对于俺们菜农来说,菜什么价,收菜的人说了算。就拿小白菜来说,我们卖给菜贩的价钱与往年差不多,涨也涨不了几分钱。现在叶子菜还没有大批量上市,如果批量上市了,价格还会降一些下来。”
2
乡间交易点:每斤0.25元至0.3元
地点:李楼蔬菜交易中心
加价原因:蔬菜要在这里经过挑选
我们来到距楼村蔬菜大棚约1公里的李楼蔬菜交易中心。因为是下午,这里人并不多,菜贩们在菜农的三轮车前转来转去,挑挑拣拣。
得知我们的来意,一位菜农激动地一手拉着我们,一手抓起身边三轮车上的小白菜:“你们给评评理,这么好的小白菜,一斤两毛五都没人要!”
这把小白菜非常新鲜,但在菜贩们看来,这样的菜不好卖,因为“太长了”。这位菜农比划着解释:“这菜超过一掌(成人手掌的长度)了,菜贩嫌长老了。但是菜只长一掌长,产量就下来了!”
在这个市场里,合乎“一掌标准”的小白菜能以每斤0.25元至0.3元成交。
附近的菜农也来市场内卖菜,这增加了市场内的竞争,很多菜农、菜贩为了快点出货相互压价。一个菜贩见到我们要买菜,拉着我们到了他的摊位:“小白菜,两毛一斤,要不?我要赶着回家……”
3
批发市场:每斤0.35元到0.45元
地点:中原农贸城
加价原因:市场管理费、运输费、蔬菜损耗
我们又到了位于九都路的中原农贸城。
等待买主的蔬菜中间商刘先生说:“我有辆小货车,只挣点儿运费。”
他说,他每天开车到市郊购进小白菜,价格是每斤0.25元左右。由于经营多年,他有固定的进货和销售渠道,销售价格也基本固定在每斤0.35元到0.45元。
“都说菜价涨在我们中间环节,我们觉得挺冤。”刘先生说,“菜价在我们这里是涨了一毛多,但我们要缴市场管理费,还有运输费,现在油价涨得厉害啊。”
想了想,刘先生补充说:“还得算上蔬菜损耗,叶子菜不容易保存,我们只有靠大量买进卖出才能赚点儿钱。”
4
零售点:每斤1元至1.3元
地点:市区部分农贸市场
加价原因:摊位费、卫生费、管理费、蔬菜损耗、竞争成本
小白菜从蔬菜批发市场出来后,要流入市区大大小小的菜市场。
记者走访了部分菜市场,发现小白菜在这里已经涨至每斤1元钱左右。在高新区、新区等一些距批发市场较远的农贸市场,小白菜的价格更高。
还有一个问题是,小白菜在农贸市场经常不是论斤卖,而是论“把”卖。
我们买了几把小白菜,称了一称发现,1元一把的小白菜的重量多在八两左右。换算可知,一斤小白菜的价格在1元至1.3元。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摊主告诉我们,正规蔬菜市场内的摊位费、卫生费、管理费等费用都进了菜价。他表示,卖一斤菜挣的钱,有一小半给了市场。
5
零售点:每斤0.8元左右
地点:市区某超市
比农贸市场低的原因:省了一些中间环节
我们来到南昌路某超市,发现这里小白菜的价格是一斤0.78元。
超市负责人说,因为有固定的蔬菜购销渠道,超市内的蔬菜价格比农贸市场略低。
他也表示,虽然省了一些中间环节,但是超市运作成本也比较高,成本必然要进入菜价。
6
本地菜的价格如何降下来?
减少流通环节,让种菜人和吃菜人多“见面”是个办法
通过走访不难发现,在种菜的农民与吃菜的市民之间,隔着好几道“关”,菜从地里到市民餐桌,有一个农民→收购商→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市民的链条。这个挺长的链条,拉高了菜价。
那么,想降低菜价,就让菜农直接把蔬菜送到市场上销售,让菜农与市民直接见面不就行了?
行吗?我们带着疑问回到洛龙区李楼乡楼村的蔬菜大棚。
许多菜农表示:他们也想把菜直接卖给市民,但运输费用和菜市场的管理费用太高。
我们也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我市某超市几年前就开始直接从菜农处购进蔬菜,让菜农的菜能很便捷地进入市场,超市也从中获益很大。
有专家认为,虽然蔬菜的价格早已由市场确定,但相关部门仍应加强对蔬菜流通环节的监管,通过降低摊位费以及制止违规炒摊位等行为,降低经营户的经营成本,也让本地菜农能方便地进市场卖菜。(本文中提到的菜价,为本月6日至9日记者所见的价格)
■延伸阅读
上海“农超对接”抑制菜价上涨
为缩短流通环节,降低菜价,上海在今年秋天实行推进超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季节性、局部性合作政策,实现“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是农产品流通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成为上海大型综合超市新的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者和超市的双赢。目前,上海171家大型综合超市门店中,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大型综合超市均推行了“农超对接”。
有关人士分析,“农超对接”能有效抑制流通环节“最后一公里涨价”。上海还在不断提升“农超对接”的硬件建设:推进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室建设;在“农超对接”体系中完善蔬菜食品安全追溯系统;促进大超市、大卖场建设“农超对接”配送体系,降低蔬菜流通成本,确保蔬菜价值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