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无论是国际、国内还是咱们洛阳,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产、二产、三产,工业、农业、城镇化,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相互交融,产业与产业已经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
早几年,洛阳有这些响亮的口号——“工业强市”、“旅游强市”和“科教强市”。随着时间的推移、形势的变化,人们发现,不仅工业可以强市、旅游可以强市、科教可以强市,做大三产、做强文化、做优农业等同样是强市之路。
九届市委十五次全会提出,洛阳“十二五”发展有四个基本路径,首要路径就是产业兴市。
毛万春书记说,福民强市最重要的支撑是产业支撑,而按照统筹一、二、三次产业发展,新型工业化与特色城镇化相融合,用工业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我们最重要的路径、最现实的选择就是产业兴市。
农业+旅游=生态游
新安县以铝电产业闻名全国。但是,工业大而不优,对资源依赖程度高;农业不大也不优;三产服务业更是一条“明显的短腿”。
“三次产业必须融合发展”这一理念成为新安共识后,局面为之一变:结合新农村建设,县里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一批小城镇,一个个村庄建起了连片的新民居;新安有山有水,县里实施“旅游富民”工程,龙潭大峡谷建设、黛眉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发、青要山景区提升,一个个项目紧锣密鼓;县里还启动了“老板二次创业”工程,鼓励支持私营企业主转向旅游、服务业等领域,拉动了一批三产、民生投资项目。
无独有偶。孟津县麻屯镇正在全力打造近郊苗木花卉林果产业集聚区,拟在2015年前建成1.5万亩的花卉林果带,里面不仅要种植5000亩新品种大樱桃,还将在适宜的地块种植牡丹。他们的想法就是在洛阳打响“麻屯生态游”品牌。
市委农工委副书记卫中水说,当前抓农业结构调整,尤其要发展特色产业。
一个“特”字,内涵丰富。
这个“特”字包括:在主攻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的同时,增加优质小麦、优质玉米、优质小杂粮的种植比重;在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的同时,全面推广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在发展经济作物的同时,积极建设优质苹果、葡萄、酥梨、核桃、中药材、花卉苗木等生产基地等。
洛阳牡丹享誉海内外。牡丹与农民增收联系到一起,催生出了鲜切花、盆景盆花等高效产业。为此,市政府设立了牡丹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今年要在孟津、嵩县、洛阳新区等地新植牡丹1500亩,新建和改造牡丹优质种苗基地10个,培育和新引进牡丹品种20个,改造牡丹观赏园2个,完成催花牡丹35万盆。
休闲、旅游农业将是我市今后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在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具有观光、休闲、疗养、度假、农家乐、采摘游等功能的综合性的生态旅游,提升农业的附加值。
生态休闲型的旅游农业,包括结合退耕还林在市区及个别县城周边建成的森林公园,如周山、上清宫森林公园等;景区周边旅游型的旅游农业,包括陆浑水库、小浪底水库等著名风景区利用现有资源,在水库周边规划的环水库生态、旅游农业园等;“观光节”型旅游农业,如洛宁“河洛金秋”上戈苹果节、洛宁绿竹风情旅游节、会盟荷花节等,目前全市16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和13个专业乡镇充分发挥农业规模优势,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农产品节会;科技观光园型旅游农业,如偃师市缑氏镇依托3个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的科技观光园等;垂钓型旅游农业,除了陆浑水库和小浪底景区,洛龙、吉利、宜阳、新安等地池塘面积已达2万多亩,其中用于养殖、垂钓、餐饮的池塘8000多亩。
融合+特色=做大三产
旅游部门曾作过一个调查:外地游客来洛最满意的就是洛阳景区管理规范、文物古迹精美绝伦,最不满意的则是洛阳的“夜生活”单调乏味、服务业严重滞后。
三产水平是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集中体现。目前,发达国家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达70%以上。以去年为例,我国三产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2.6%,而我市仅为31.9%,特别是我市缺乏有影响的三产龙头企业。
市委全会指出,没有特色,三产就难以做大。下一步,洛阳要围绕做特做大第三产业,以产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为方向,坚持做到“三个融合”。
首先是与工业融合。市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局局长薛海明说,要实现这样的融合互动,第一要从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入手,提升工业水平,包括金融、科技研发、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现代物流等;第二要将工业企业中的服务环节进行剥离,拿出来做大做强。如将“企业物流”变成“物流企业”,将“企业销售”变成“销售企业”。这样一来,预计可以降低20%的社会成本,同时也可使这些服务业既为企业服务,也为社会服务。
其次是与城镇化相融合。洛阳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由产业集聚带动中心城市、县城扩展和城镇兴起,实现“产城一体”。城镇规模的扩大、城镇档次的提高、城镇人口的增加,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载体;而服务业的发展又为城镇品质的提升、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围绕打造中部地区最佳人居环境和城镇经济发展平台,下一步,我市将从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洛阳新区建设,加快洛河以北城区、县城改造,产业聚集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大力发展与城镇化相匹配的三产,不断提高城市服务水平,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最后是与文化旅游和一产融合。四季有节会、四季看牡丹、四季能滑雪、四季泡温泉,除此之外,我市的牡丹画特色村、唐三彩特色村、青铜器特色村、黄河奇石特色村等特色旅游村镇也成为开发特色生态游的新突破。加上原有的以十三朝古都和龙门、关林、白马寺、天子驾六为主的历史文化游,以伏牛山生态度假区、黄河小浪底风景区为主的生态游,以十大厂矿和郊县农业观光园为主的工农业文化游,以洛浦公园、新区风貌为主的都市风光游等产品,使得洛阳的旅游产品体系更加完善,种类更加丰富。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动旅游与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在旅游开发建设中注重深挖文化内涵,在旅游商品开发中提高文化创意水平,在旅游餐饮中突出文化和地域特色,在旅游经营服务中体现人文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