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2009年11月14日,重庆万州15岁初二学生万鑫扶起摔倒的老太,但老人及其子女称万鑫是肇事者,起诉并要求其父母赔偿。一审时多人证明少年清白,法院驳回老人诉讼请求,老人不服上诉。二审开庭这天,老人撤诉。该少年变得沉默寡言,他哭问父母:“你们不是说要助人为乐吗?”(11月15日《西安晚报》)
这是一条令人倍感愤怒的新闻,更是一条耐人寻味的新闻。纯朴执著、毫无私心杂念、一心助人为乐的少年,反而在被告席上被折腾了将近一年的时间,让所有善良的人们都感到心疼、心酸。
这又是一条令人稍感欣慰的新闻,那位倒霉的少年最终并没有被冤屈。
这更是一条令人感到欣喜和振奋的新闻。当远在新疆打工的目击者——万州市民谭祥宣闻讯后,毅然辞掉工作,自掏腰包,回到万州,出现在法庭上义正辞严地作证的时候,当那么多目击证人自觉地走上法庭为万鑫作证的时候,的确让人们感觉到了这才是“世上还是好人多”这句朴素语言的真实写照,也更体现了良知和正义的力量。
正是这种正义的力量,才使得“原告”的证人未敢出庭,才使得“原告”未能按时到庭,最后以撤诉而告终。
人们最担心的就是那位被卷入“官司”的少年。由此他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时隔1年,他并未从阴影中走出来,甚至还在质问他的父母:“你们不是说要助人为乐吗?”
就连此案的法官也感慨地说:“做好事,却成了被告,如果法院判他赔钱,这不仅是对万鑫的一种伤害,让他在今后的人生中难辨是非,还将影响到社会风气,今后,谁还敢做好事?”而且他还建议“救人也要讲方法”。
法官的建议是善意的,也是无奈的。难道在见义勇为的紧急情况下,还要等“叫上一两个帮手,一起去帮助别人”,或者是“第一时间报警,等待救援,及时形成证据”吗?如果都是这样的话,或许会错过营救的最佳时机,会使好心人受到良心的谴责。
小万鑫为了营救摔倒的老太,最终却把自己摔得萎靡不振,惶惶不可终日,不能自拔。又有谁能把摔倒的少年搀扶起来呢?又有谁能安抚他那颗善良而又在滴血的幼小的心灵呢?
我们默默地祝福小万鑫,祝愿他早日走出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