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1版:首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四千见习岗位静候高校毕业生
洛阳孪生姐妹 再续血缘奇旅
村民驾越野车
撞伤11名城管
冒名大学生的
3年冒名生活
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1 月 19 日 星期    【打印】  
冒名大学生的
3年冒名生活
  □据 新华社

  3年前,来自山东农村家庭的张鲁博,为了一个“上好大学”的梦想,走上了“冒名高考”的苟且之路;3年后,东窗事发,张鲁博被学校“取消学籍”,大学梦碎。

  1

  “很后悔,没有阻止母亲”

  记者15日见到张鲁博时,很难把眼前这个纯朴的大男孩和“高考冒名者”联系到一起:一头短发,一件旧外套,高大结实,生活的艰辛在他脸上留下淡淡的痕迹。“这是我第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这些天,我一直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

  在此前的媒体报道中,张鲁博被称为“张啸然”。

  “‘张啸然’是我为了掩盖事实而编造的一个假名字。”张鲁博向记者袒露一直藏在心中的秘密,2007年,他在山东参加高考,考取了一所农业类省重点大学,但他想上一所更好的大学,所以选择复读。2007年年底,母亲回老家贵州省石阡县龙井乡探亲,得知可以“借用”他人户口参加高考。2008年年初,母亲在老家亲戚周其明的帮助下,给张鲁博办了一个“宋德亮”的贵州户口,并让他到贵州参加高考。

  “当时也意识到这种事情不对,但一想到父母不会害我,就没有阻止。”张鲁博说,当时他已经过了18岁的法定成人年龄,但他不知道这件事的严重后果。“很后悔没有阻止母亲,如果凭自己的努力,即使考不上名牌大学,也不会造成今天的恶果”。

  一个谎言往往需要更多的谎言来弥补。2008年高考前,由于“宋德亮”是苗族身份,张鲁博“不得不”又冒名补办了“少数民族证”。当年,张鲁博冒名“宋德亮”在贵州参加高考,考了600分,加上冒充少数民族,按照高招政策,又不正当的加了20分,最终以620分的成绩被东南大学录取。当年,东南大学在贵州招生的平均分为587分,而在山东是641分。

  张鲁博告诉记者,他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回家的当天,母亲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宫颈癌晚期,虽然四处借钱求医,母亲还是没支撑过一年。为了供他上大学,家里把房子卖了,父亲患过脑血栓几乎丧失劳动能力,姐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全家欠下近10万元外债。

  2

  “3年来我不敢谈起过去”

  刻苦学习、做人低调……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张鲁博大学的表现与其他人没什么不同。然而,在这“一切正常”的背后,他却备受良心道德的拷问和身份错位的折磨,“3年来我不敢谈起过去”。

  “同学们都称他‘老大’,因为他年纪大。”张鲁博同宿舍的小黄告诉记者,印象中,“老大”好像除了学习就是兼职打工,一直担任班里的体育委员,还曾带着几个同学一起参加创业大赛。

  “你冒充另一个人时,心里有过不安吗?”面对记者的问题,张鲁博沉默了一会儿:“刚开始特别担心,尤其是高考前的几个月,心里很不适应。自己拼命学习,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抵消这种惶恐不安。”

  2008年9月,张鲁博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然而这个“偷来的身份”却一直折磨他,让他的内心一刻也不能安宁。

  “别人叫我‘宋德亮’的时候,我从来不会痛快响亮地答应,一般只会‘嗯’一声。”张鲁博说,3年来,他对自己的身份一直“很谨慎”,虽然老师和同学们没有看出破绽,但在内心深处,一直对这个冒充的身份“很抵触,也不认同”。

  “我渴望成功,然而,我不管取得什么成绩,都只能以‘宋德亮’这个冒充的身份与他人分享,生怕露出马脚。”张鲁博说。

  3

  “追逐梦想的人不要重复我的错误”

  “这是一起典型的高考‘真考生,假身份’案件。”东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时巨涛告诉记者,学校专门派人去贵州调查,目前事实已经基本查清。

  经查,周其明是贵州省石阡县龙井乡克麻场村村委委员,他帮助张鲁博冒充“宋德亮”身份,在石阡中学以往届生名义登记注册、报名读书。高考前,张鲁博又在周其明的帮助下在龙井乡派出所办理了“宋德亮”的户籍证明和临时身份证。张鲁博被东南大学录取后,其户籍信息迁往学校所在地南京。

  真正的宋德亮是贵州省石阡县龙井乡克麻场的苗族青年。他回乡办理结婚证时,发现户籍已被迁出,随后向公安部门报案。目前,宋德亮拿回了自己的户口,石阡县公安局对龙井乡派出所原户籍民警给予行政处分,石阡县纪委、监察局对涉嫌严重违纪的周其明立案调查。

  “这个学生很可惜,但事关原则问题,学校一定会严肃处理。”时巨涛表示,根据教育部和学校的相关规定,等待张鲁博的将是“取消学籍”的严厉处罚,目前学校有关部门正在履行相关程序。

  “冒名高考”让张鲁博面临严重的“诚信危机”,不仅大学学业无法继续,将来找工作也将受到严重影响,这让他备受打击。

  “我觉得自己快支撑不住了”、“难道一次犯错就要终身承受”、“我接受处罚,但我的家庭怎么办”……在连日来的多次交谈中,张鲁博经常不自觉地说出类似的话。

  南京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谢世诚认为,张鲁博冒名顶替这种行为,不仅侵害了宋德亮结婚、看病、工作等正当的公民权益,而且破坏了整个社会的诚信和价值体系。“我们可以同情他,但绝不能同情违规行为”。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做错事迟早要受到惩罚。”张鲁博说,如果学校取消他的学籍,他会去打工,先还债、养家,等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资金积累,他想创办自己的公司。“我会努力重新站起来,希望追逐梦想的人不要重复我的错误”。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