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委书记毛万春在市委九届十六次全会上就如何选人用人,作了精辟的论述,其中“领导出于公心、注重群众公认、严格选用程序”的选才流程,让我们感触颇深。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举贤则昌,不举则亡。领导一个国家是这样,管理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也同样如此。古往今来,历代的明君、贤相、仁人志士都把“举贤才”看成是国家昌盛的法宝。
《孟子·告子下》中有“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的历史论证。韩婴在《韩诗外传·卷七》中说:“纣杀王子比干,箕子披发佯狂。陈灵公杀泄治,邓元去陈以族从。自此以后,殷并于周,陈亡于楚,以其杀比干泄治,而失箕子邓元也。燕昭王得郭隗、邹衍、乐毅,是以魏赵兴兵而攻齐……得贤者昌,失贤者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这段文字用典型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说明“得贤者昌,失贤者亡”,把用贤的重要性阐述得透彻淋漓。
理论上认识任贤的重要性是一回事,行动上真正使用贤才却是另外一回事。由于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和人的思想的复杂性、性格的双重性,导致一些领导者贤愚不分。正如葛洪在《抱朴子·擢才》中说的:“夫以玉为石者,亦将以石为玉矣;以贤为愚者,亦将以愚为贤矣。以石为玉者未有伤也,以愚为贤者,亡之诊也。”这说明,贤愚不分是要亡国的。以愚为贤,重要岗位的职权就会落到一些败家子和庸俗之徒手里,祸国殃民。
第一,领导者要在实践中辨别贤愚,重用贤能,罢黜愚庸。我们在选拔人才时,切忌用人唯信其口,取士不观其行的做法,要看政绩选拔干部。诸葛亮在《知人性》中论述道,选用人才要看其本质,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知人之道,在于多方面的考察,听其言,观其行,验其果;对委以重任者,更要明辨细察,慎重从事。他提出人才的测评应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注重看其“志、才、识、勇、性、信、辨、谋、断”诸项。现代组织人事科学中所讲的“签辨法”、“策论法”和“模拟法”等都是从诸葛亮的知人之道中演变而来的。德之高低看党性,才之优劣比政绩,党性和政绩,是我们衡量德才的主要依据。德和才相比,德是第一位的;党性和政绩相比,党性是第一位的。
第二,坚持党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领导者选拔人才要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要搞五湖四海,不要拉帮结派。选拔人才一定要坚持任人唯贤,那怕是反对过自己但确有才干的人,也应在任用之列。历史上萧何病中荐曹参,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委管仲为相,终于“九合诸候,一匡天下”,被传为用人佳话,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搞五湖四海,让贤者在职,能者在位。
第三,用贤必诚,用人不疑,知人善任。诚心用贤,古已有之,齐桓公五次求士,九合诸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匡扶汉室,他们诚心用贤而得天下。我们的领导者也要用贤必诚,用人不疑,大胆使用,任贤、信贤,知人善任。知人,就是要能历史地、全面地了解别人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善任,就是善于用人之长。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结果,善任,贤者才能效力。同时,要善于识别和抵制那些嫉贤妒能者的谗言,提拔德才兼备的人才。
“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竟进矣。”我们的领导者在用人问题上,一定要慎重地选拔干部,恰当地任用贤者,切不可“以非贤为贤,以非善为善,以非忠为忠,以非信为信”,贤愚不分,优劣不辨,把谄谀之徒和忠贤之士弄颠倒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用贤人则政通人和,用庸人则百业困顿,用奸人则国无宁日。愿所有的领导者都能成为伯乐,选好人、用好人,真正把那些党性强、政绩突出的贤者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建设坚强有力的各级领导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