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偃师市全区1500多亩银条喜获丰收,昨日,记者走进银条产地,用镜头记录了银条的出土、加工过程。
昨日,在偃师市西寺庄村的银条地里,67岁的甄重厚和老伴儿正在一锨一锨挖银条。甄重厚说,银条好吃,但种着不容易挖着也难。银条根茎深达45厘米以上,要深挖收刨。银条的收获季节为小寒前后,如果收刨过早容易挖到空心银条。甄重厚和老伴儿一天采挖100多斤,先用自制的铁锨将银条翻起,再用手清除银条周围的沙土。据了解,偃师种植银条历史悠久。相传唐玄奘从天竺取经归来带回无名蔬菜,唐太宗李世民赐其名为“银条”,并作为宫廷菜肴。清乾隆皇帝同百官品尝后,赞誉其为“膳食一宝”。甄重厚的老伴儿笑着说,在地里随便抓起一把银条,都能卖两元多,一亩地算下来收入近万元。
偃师一家银条加工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张自立说,从地里收获的银条经过漂洗、挑拣、分装杀菌等8道工序后走向市场。目前偃师的银条种植面积达1500亩左右,占全国银条种植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五。偃师银条不但畅销省内外,还远销泰国、越南、蒙古、俄罗斯、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张自立说,银条被人们称为“听话菜”,即放糖能甜,放盐能咸,想辣能辣,想酸能酸。这种奇菜,当仁不让地被列为国家原产地保护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