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李银刚 |
| 中兴街上的老宅。 |
|
中兴街,原名“孟坑”。该街呈U形,西接中和巷,北连四眼井街,全长252米,平均宽度为4.5米。
“孟坑”得名于清初才子孟庐陵
中兴街原名“孟坑”,因清初才子、名画家孟庐陵曾居住于此而得名。居民冯师傅说,小时候就经常听长辈们讲孟庐陵的故事,所以住在此街的老人都知道孟庐陵,传说他会画“活画儿”。
冯师傅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是“画鳖闹宴”的传说:有一天,孟庐陵接到官府帖子,府台要做寿,特招他去画画助兴。他知道这个府台大人贪赃枉法,无恶不作,于是便决定借机治治他。
寿宴当天,宾客早已到齐,酒菜也摆上了,唯独孟庐陵迟迟未到。有的官员说,孟庐陵这人傲气十足,恐怕不会来了。“我量他不敢,难道他今后不想在洛阳混日子了吗?”府台生气地说。
话音未落,孟庐陵健步走进了客厅。府台手下的人早已预备好笔墨纸砚,要孟庐陵当场作画。孟庐陵向四下瞟了瞟,只见府台神气十足地坐在正位,在座的文武官员则一个劲地对他阿谀奉承。看到这种场面,孟庐陵哼了一声,端起砚台“哗”地一下将墨汁泼到纸上,然后提起笔在纸上乱抹一通,掂起画挂在大厅上,然后扬长而去。
他这一招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有的说,这也叫画?简直是胡来!有的说,这不是有意耍笑老爷吗?大家正在议论纷纷,只见画上大大小小的墨块竟然蠕动起来,慢慢地墨块变成了大大小小的鳖。最后,大鳖小鳖竟一个个都从纸上爬了下来。客人们大惊失色,乱挤乱拥,争着向外边跑,而那些大大小小的鳖也跟着知府、道台、乡绅、财主,爬到街上,惊动全城的人都出来看热闹。
关于孟庐陵的传说还有很多,如黄犬遏兔、当月赎月、作画嫁女等,均广泛流传于民间,为世人所乐道。
1927年,冯玉祥北阀打进洛阳,将“孟坑”改名“中兴街”。
昔日臭水坑,今朝绿菜地
在冯师傅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孟庐陵的后人——住在文明街7号的孟祥智老人。在他的记忆中,孟家老宅坐北朝南,有三四米宽的走马门楼,高台阶高门槛,宽厚的大门两侧立着石鼓;过厅屋顶有五脊六兽,最为独特的是屋顶上还插着钢叉;上房是二层小楼,是这一带私宅中最高的,旁边还有一栋厚墙、圆窗、铁门的房子,为贮藏之用。如今,由于历史原因,位于中兴街的孟家老宅前院已不再归孟家所有。
告别孟祥智老人,我们来到一块约200平方米的菜地前。附近居民告诉我们,以前的“孟坑”就位于这里。居民蔡女士对“孟坑”记忆犹新,她说,“孟坑”是旧时老城区重要的渗水坑之一,无论是汛期的雨水还是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大都排到这里。因此,坑里的水又黑又臭,每到夏天就孳生很多苍蝇和蚊子,一到傍晚,坑边的蚊子直打人脸,大伙儿每天都要在院子里喷洒“敌敌畏”。
2007年3月,政府出资对“孟坑”进行了改造,先是在坑内打了很多柱子,柱子上用水泥板覆盖,然后又铺了一层约30厘米厚的土,中间还留有3块带孔的水泥板,是用来给渗水坑透气和清淤的。“他们还在西北角建了一间水泵房,一旦积水过多,可以启动水泵排水。”蔡女士高兴地说,经过改造的“孟坑”不再积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