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歌舞海洋中的郭记华(左一)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卓玛。(资料图片) |
|
客人碗中的酥油茶还没有喝完,藏族同胞就会再次热情地斟满。 | |
“太阳和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哟,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哟,我们的妈妈叫中国……”在饱含深情的歌声中,一盏盛满美酒的银杯端到我们面前,在笑脸如格桑花般的敬酒姑娘面前,相信纵使心硬如铁的人也会被此情此景打动。
这是藏族同胞敬酒的习俗。这群来自现代都市的年轻人,也像那些康巴汉子和卓玛(藏族对女子的称呼)们一样,用灵魂歌唱,跳起热情的锅庄舞,像康巴人那样生活。
1
康巴汉子唱歌、汉族姑娘跳锅庄
初到昌都,我们便领略了当地独特的风俗。按照当地藏族同胞的说法,他们是能说话就能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能喝水就能饮酒,而唱歌和喝酒往往密不可分。
平措旺堆是边坝县扫盲班的负责人,这个皮肤黝黑的精壮汉子,脸上总是挂着平静谦和的笑容。初次见面,他就完全颠覆了之前记者想象中的那种肩宽步阔、不怒自威、头发里盘着红丝穗的彪悍的康巴汉子的形象,可是在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的酒席上,这个看起来除了皮肤黑些,和汉族人没有什么区别的平措旺堆展现出了康巴汉子的另一面。
当宛若天籁的声音从平措旺堆口中发出时,我们都怔在了原地。雪域的安详恬静,远离现代文明,也许这里的人生活清贫,但是他们粗犷的歌声演绎着高原汉子生命的快乐,具有独特韵味的藏歌显现的魅力是雪域藏民们的精神享受与收获的体现。2005年从洛阳师范学院毕业、目前在边坝县小学支教的袁凤春则在一旁默契地跳起了锅庄舞,这个脸上已被“染”上“高原红”的姑娘,笑称自己在藏族姑娘中汉语说得最流利,在汉族姑娘中藏舞跳得最好。
歌声已罄,可沉浸在如雄鹰划破天际的思绪中的我们仍然没有反应过来。良久,当平措旺堆把美酒端到面前,我们才恍过神来,发现略有失态,只好双手合十作为回礼,表示对他的感谢。然后按照康巴地区独特的习俗“三口一杯”,喝下这杯饱含友情的美酒。
歌声仍然回荡在耳际——“蓝天丽日,那一片阳光都是那么亲切;勤劳的人们在这里生息,千百年的风霜挥去更令人神往。昌都,熟悉的昌都,当我默默地注视您,告诉我为何您如此迷人……”
2
“三口一杯”,不醉不归
“三口一杯”是康巴人对宾客敬酒的特殊礼节。来昌都已经6年的李鸿,已经记不清给多少来自远方的朋友唱过祝酒歌了,她说,敬酒时敬酒者每唱一段,客人都要喝一口杯中的酒,而敬酒者又会把酒添满。当第三段唱完后,客人要将杯中的酒一口气喝完,这样才圆满。
李鸿说,以《敬酒歌》为例,每段唱词都有不同的寓意,分别是敬献给神灵、父母以及远方来的朋友的,在这充满真诚与祝福的氛围里,哪怕再不胜酒力的人也会喝下杯中的美酒了。
李鸿曾经参加过一次藏族同事的婚礼,场面的热烈让这个美丽大方的北方姑娘也招架不住——络绎不绝的藏族同胞组成一道道关卡,他们端着青稞酒,热情地招呼着客人。哪怕你只想从婚礼现场走出来,不喝上十来碗也不行。
这种独特的敬酒方式与喝酥油茶有几分相似,客人碗中的酥油茶还没有喝完,藏族同胞就会再次热情地斟满。在一户藏民家中,我们就曾这样一碗碗地喝着酥油茶,沉醉于酥油茶香浓味道的同时,也被藏族同胞的热情打动。
这种热烈、毫不掩饰的情谊的表达,也是康巴人豪放直爽的另一个反映。
3
当汉族姑娘变成美丽的卓玛
藏区有句流传很广的话,叫“安多的马,康巴的人,卫藏的宗教”,其中提到的康巴人,指的就是康巴藏区的汉子和卓玛们。康巴汉子除了精明和会做生意外,体格也十分健壮,豪爽中透着帅气,康巴的女子也有种健康的美。从一年一度的康巴艺术节上,就可以管窥一二。
2004年从洛阳师范学院毕业的郭记华在八宿县中学教音乐,无论是县里还是地区的活动,她代表学校与当地的藏族老师和孩子一起,参加了不少的节目表演。10月23日,昌都地区举办了庆祝解放六十周年大庆活动,郭记华身着传统的藏族服饰,和当地藏族同胞们一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
“藏族人的首饰世代相传,每年的康巴艺术节,就跟一个服饰展示会差不多。”郭记华说,康巴艺术节是当地盛大的节日,每年10月1日国庆节开幕,七天的表演中,整个昌都地区11个县均选派歌舞队和服饰表演队参加,同时机关放假,观摩演出。
郭记华说,康巴人的服饰以多彩著称,艺术节上,除了歌舞,服饰表演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头饰、耳饰、项饰、腰饰等,在前胸后背累累披挂,镶金嵌银的红珊瑚、黄蜜蜡、蓝松石、绿宝玉以及花色天珠九眼石,再加上康巴汉子身上挎的腰刀,背的叉子枪以及形形色色的打制品、火镰、针线包、鼻烟壶等等,直看得人目不暇接。热情的歌舞还没开始,光身上的服饰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了。
这时,在歌舞海洋中的郭记华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卓玛,她给我们拿来一张和藏族学生的合影,在一群身着盛装、美丽的藏族姑娘中,我们一开始愣是没有认出她。
4
帮毛毛虫过马路的藏族老阿妈
郭志峰是地区二高高三的班主任。今年夏天,看到教室里有不少飞蛾,出于卫生的考虑,他让学生把这些飞蛾赶走,却遭到拒绝。
这群平时见陌生人都会脸红的孩子,作出这样的举动让他很不解。原来,这个几乎全民信教的民族,不管对何种生灵,都会加以保护。杀生,在他们看来是一种罪过。经过这件事,郭志峰对于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人们有了新的认识,他也开始注意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在昌都县城,我们发现一个藏族老阿妈在马路上寻找着什么,上前一问,这位脸上印着深深皱纹的老人说,她在帮毛毛虫过马路,以免过路的汽车把它们轧死。然后,她便朝着强巴林寺的方向走去。
怀着虔诚之心,记者走上位于县城最高处的这座藏传佛教的格鲁派(黄教)的最大寺庙,只见身着红衣的僧侣三五成群,前来拜佛的藏民双手合十高举过头,缓缓移至面部,然后双膝跪地,全身俯伏,两手前伸,额头轻叩地面,再站起,重复前边的动作,叩拜时不断念诵六字真言。他们和强巴林寺一起,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5
来自红河谷的呼唤
采访途中,车身蒙红尘,车轮粘红泥,每当红山脉、红河谷尽收眼底,触目皆红的时候,总会让人心底升起一种深入的宁静感。
指着学校旁边的河流,郭志峰告诉我们,这是昂曲河,它和扎曲河分别从北方的雪山丛中奔流而来,一东一西环卫着县城,在城南汇流成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著名国际河流——澜沧江,沿途继续穿越横断山脉,穿过彩云之南,流入越南后改名为湄公河,直奔南中国海,太平洋。昌都在藏语中的意思是两河汇合处的“河岔口”之意,位于横断山脉腹心地带的昌都县就是澜沧江的源头。
在县城中心由天津市援建的天津广场上,除了一只展翅欲飞金光闪闪的雄鹰外,最著名的是一块澜沧江源头的纪念碑。郭志峰每个周末都要坐车经过这个广场,去和在当地啤酒厂工作的妻子见面。如今,郭志峰经常被当成藏族小伙子。“去年带学生在拉萨参加运动会,别人听说我是从昌都来的,还以为我是康巴汉子呢。”他说。
生活在藏东红山脉之间的他们,已渐渐成为了康巴汉子和卓玛。而在崇山峻岭之外,仍有他们的故乡与亲人在牵挂,他们想家吗?雪域高原上的他们还有什么牵挂?我们将在最后为您讲述他们的归途与抉择。
(相关视频见洛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