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汉灵台遗址
(资料图片) | |
根据史书记载,被网友质疑的地动仪就设在洛阳的灵台上。
地动仪曾端坐灵台之上
在洛阳市区以东约15公里的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南部,今偃师市佃庄镇岗上村与大郊寨之间,一座巨大的夯土台巍然耸立。这便是中外瞩目的东汉灵台遗址。
灵台是东汉时最大的天文台。从东汉元初二年至永宁元年(公元115年~120年)、永健元年至阳嘉二年(公元126年~133年),东汉伟大的科学家张衡先后两次任太史令,领导、主持和参与了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研究,并在此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
洛阳汉魏故城文物保管所所长、副研究员桑永夫昨日接受采访时说,东汉灵台遗址考古发掘证实,其二层是太史令张衡的办公机构,候风地动仪应该就布置在此。
洛浦公园有地动仪模型
昨日上午阳光明媚,我们到洛浦公园东段探访地动仪模型。
从洛阳桥东侧的洛浦公园大门进园,向东1000多米,只见一个广场上立着3座铜制模型,分别是指南针、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
候风地动仪模型设在一个八角平台上,主体是一个高3米左右、直径1米左右的酒樽形状的铜器,在铜器四周八个方位上分别有一条尾向上、头向下的龙,每条龙的嘴巴里都含有一颗铜珠,每个龙头的正下方,都坐着一只大张着嘴巴的蟾蜍,等着迎接从龙嘴里掉落下来的铜珠。
中小学教材图片有注解
河洛中学副校长齐振富认为,网友们对于地动仪是否能检测地震、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地动仪身份的质疑毫无意义。
他说,现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中国历史·七年级第一学期》中有有关地动仪的内容,所配的地动仪图片旁清晰地标着“地动仪模型”几个字。
齐振富说:“老师讲课时都会告诉学生,图片中的只是模型而非实物。”
他说,如果只因没有见过实物就否认地动仪的存在,未免有点偏颇。
“而且,课本里介绍地动仪的初衷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历史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配图可以很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齐振富说,史料中记载的关于地动仪检测地震的说法可信度应该是比较高的,毕竟《后汉书》是一部正史。
争议源于史料记载太少
桑永夫说,中国古代文献资料一般都很简练很具文采,《后汉书》中关于张衡制作地动仪的记载不足二百字。仅依据这些记载,我们无法知道地动仪的运作原理及形状等,相关的争议就由此而来。
但是,作为一部正史,《后汉书》能对张衡制作候风地动仪单独予以记载,足以说明候风地动仪的科技水平之高,因为当时是农耕时代,人们根本不重视科技发明领域。
桑永夫表示,毋庸置疑,1800多年前张衡发明地动仪是科学探索,是了不起的科学创造。基于东汉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环境,张衡发明地动仪的科学探索精神让人敬佩,后人应该高山仰止。张衡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巨大贡献不能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