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每日先驱报》近日报道,全球Email用户都需要使用“@”这个符号,可是怎么解读它世界各地大不相同。有人觉得它是蛇、象鼻、蜗牛,有人认为它是动物的睾丸。
这个符号的创始人是美国的汤林森,他说,因为这是键盘上唯一一个前置词,也是他平时在打字机上记账时使用的符号,使用这个符号是为了避免与其他英文字母相混淆,如今它已成为Email的正字标记。
台湾大学外语系美籍教师史嘉琳因为发现台湾人将“@”这个符号念成“小老鼠”觉得奇怪,便发邮件给全球各地的资深语言学家,与他们一起讨论和调查,结果发现各个国家的人对这个符号的解读大不相同。
这个符号在以色列有“果馅派(或:果馅酥饼)”的说法,在捷克是“香料醋渍鲱鱼卷”,在俄罗斯是“小狗”,在挪威是一种绰号为“阿尔法卷曲”的东西,在瑞典则有“肉桂卷”、“象鼻”、“象耳朵”、“猴子尾巴”等说法。
塞尔维亚人称它为“猴子”,荷兰人称其为“猴子的睾丸”,韩国人认为它是“蜗牛”,中国台湾人称它是“小老鼠”。
在英国、芬兰、印度、日本以及中国大陆,人们都直接称呼这个符号为英文的“at”,德国以及斯洛文尼亚的人认为它是“猴子”或“猴子尾巴”,希腊人称之为“小鸭子”,匈牙利人则认为它是一只“小虫子”。 (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