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金乡县街头的大蒜收售商户。 | |
岁末临近,喧嚣了大半年的大蒜价格一路走低,在山东省金乡县这个具有蒜价风向标作用的地方,有超过一半蒜商面临巨额亏损的市场压力。当地一些蒜商表示,大蒜市场信息不对称,每个炒蒜者如同盲人摸象,在一个不知结局的赌场里不停地下赌注。
1 行情大起大落,心情忽上忽下
山东省金乡县是我国最大的大蒜集散地之一,有“大蒜华尔街”之称。这个县的南店子大蒜现货交易大厅前的空地上,从当年9月到来年5月的每天上午9时30分,都会聚集上百个骑三轮车或开汽车来的大蒜经纪人,最多时将近700人,他们在这里互相交换大蒜交易的价格信息。
16日这一天,刘云(化名)因感冒身体很不舒服,但他还是坚持到交易大厅前与其他蒜商交流信息。他说:“我几乎天天来这里,虽然知道价格不会有大的波动,但多打听一些消息,心里就会更踏实。”
今年收获新蒜的季节,一些蒜商乐观地喊出“涨到每公斤20元”的口号。起初蒜价一路猛涨,最高冲到每公斤14元多。然而,进入11月份,蒜价暴跌,从月初的每公斤14.2元降至月末的每公斤8.2元,单月下跌逾40%。
28岁的刘云从事大蒜生意已有5年,现在手里还有30多吨蒜芯。进入10月份,蒜芯价格一路下挫,远远低于他收购时的成本价,这让他心情一直不好。
刘云估算了一下自己的亏损情况:今年9月初,他与4个合作伙伴以每公斤7.6元的价格收购了30吨蒜芯,12月16日当天的价格是每公斤4.8元。“即使不算人工和储藏成本,单是一买一卖我就亏损了8万多元。”刘云说。
2 期盼一夜暴富,岂料行情暴跌
当初怀揣“一夜暴富”的梦想而来,而今大蒜市场行情暴跌,一些蒜商回忆起炒作大蒜的酸甜苦辣,深感心力交瘁。
刘云的合作伙伴老郭今年29岁,一家6口,一个5岁的孩子体质孱弱,算上孩子看病,一家人这两年的年开销超过3万元。他说:“来搞大蒜就是为了多赚些钱,光靠家里不到3亩的地,根本就是白搭。”为了炒蒜,老郭贷款5万元,还找亲戚借来了10万元,“贷款的利息每个月500元,一共贷了4个月,借的钱也要支付利息”。
7月上旬,为了收购蒜瓣,刘云和老郭每天开车到处转悠,验货、议价、过秤、装卸,拉回来后还要把蒜瓣全部筛选一遍,分拣出其中不符合要求的;装包入库后还要盘账,损耗多少,收支多少,要盘得清清楚楚。弄完这一切往往是夜里11点多了,他们在车斗里铺上草倒下就睡,次日天不亮就爬起来继续收蒜。
刘云告诉记者,卖蒜时更是对心理的一种折磨,每一次价格波动都让人紧张。“涨钱了,心里暖烘烘的;掉钱了,脑袋嗡嗡响。价格一斤差一毛,30吨就是6000元。”刘云说,“11月掉得最厉害,平均一天掉一毛,想自杀的心都有。”
11月底到12月初,大蒜价格又有小幅上升。刘云高兴之余也有忐忑:“谁知道是真的涨价还是大户‘做局’呢?现在卖觉得亏,不卖又怕更亏,两难。”
3 大蒜市场就是赌场
刘云经常站在大厅前的路边观察来往的大货车,他认为这是表明大蒜行情好坏的一个重要信号。“只要有外地的大车频繁从我们县往外运大蒜,说明行情不错,买家多了起来,我心里就很舒服;如果大货车很少甚至没有,说明行情很不好,我可能会亏得更多”。
除了每天在这里获得“口口相传”的信息外,数大货车的数量几乎成了刘云能够用来判断行情的唯一信息来源。
不光刘云一个人,记者采访的十几个储蒜商和经纪人,没有一个人能说清此次大蒜价格为什么快速下跌,他们只能把希望寄托在预估的行情上。
在交易大厅外的一个宣传栏上,有人贴了两张告示,其中一个标题为“蒜商情绪稳定,蒜价明显反弹”,此告示除了引用没有确切来源的数据来证明蒜价正在回升外,还用粗体大字以“贱价抛售,后悔晚矣”作结束语;另一个则写道:“不论是蒜瓣还是蒜头前景都是美好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采访中,没有人知道两张告示的来源。“我们根本不相信告示上说的,说不定是一些大户亏得太多了,想‘做局’把价格抬上去,好趁机出手。”刘云面对告示不屑一顾地说。
还有的蒜商表示,在南店子市场,各种信息满天飞,真真假假,背后隐藏着不同的目的,有人想抬价出手,有人想压价买入,这时候就看各自的判断了,赌对了就赚,赌错了就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