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壁上的“五蝙捧寿”图案。 |
| 绘制 银刚 |
|
义勇街,原名大关庙门儿,现分为义勇前街、义勇北街、义勇东街和义勇西街。该街因“武圣”关羽而得名,又因舞龙、火烧“秦桧”等社火表演和拥有“五蝙捧寿”影壁的于家大院而闻名。
义勇街:因“武圣”关羽而得名
义勇街,原名大关庙门儿。这里的老住户刘师傅回忆说,义勇街原本并不是一条街,而是几户贫穷人家落脚的地方。人们对那个地方的最初印象是一座盖得并不华丽的庙宇,里面供奉着“武圣”——义勇武王侯关羽。逢年过节,人们都争着去祭拜忠义两全的“关老爷”,那座庙便被叫做“大关庙”。
北洋政府时期,兵荒马乱,越来越多的人逃荒到洛阳,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大关庙附近落脚,似乎想得到“关老爷”的庇护。随着人口增多,庙附近便逐渐有了街道,随后街道也有了名字——大关庙门儿。
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吴佩孚进驻洛阳,在大关庙塑造了岳飞像,人们遂将大关庙改称关岳庙。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冯玉祥来到洛阳。他在河南省大搞毁佛运动,却下令保护关岳庙,并根据关羽“义勇武王侯”的封号,将该街正式命名为“义勇街”。
如今,关岳庙已不复存在,可街道名称却一直沿用下来,成为老城人一段永恒的记忆。
社火表演:义勇街的“名片”
新中国成立前,义勇街的社火表演就很出名,节目有舞龙、火烧“秦桧”等。
刘师傅说,义勇街曾有一位姓姚的商户,经常在南方做生意,对南方的舞龙表演很喜欢。于是,他参考南方舞龙的特点独创了一些舞龙花样,每年正月十五都组织街坊邻居举行舞龙大赛,很受人们的欢迎。该风俗代代相传,成为义勇街的一大特色。
火烧“秦桧”也是义勇街社火表演的重要内容之一,地点位于关岳庙(老城区义勇街原豫西宾馆)门口。刘师傅说,民国时期,每到元宵节,义勇街的群众就用泥土和土坯做一个一人多高的跪像,把它扮成南宋奸臣秦桧的模样,并把它肚子里填满木炭。人们在它背后点火,它浑身被烧得通红通红的。“秦桧”的眼、鼻、口、耳是排烟口,燃烧时直冒黑烟。
善良的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关老爷”的敬重和对奸臣的切齿痛恨。
于家大院:“五蝙捧寿”影壁独具特色
刘师傅说,位于义勇前街路东69号的于家大院是老城区现存九大院之一,它坐东朝西,四进四合院,现存下房9间、上房5间,面积约450平方米。临街为二层过街楼,为未出嫁女子居住的地方,逢年过节她们可在此楼观街景、看社火。
进门处为影壁,上有砖雕“五蝙捧寿”图案,又称“五蝠献寿图”。“‘五蝙捧寿’影壁至今仍保存基本完整,很有价值。”洛阳民俗专家董高生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