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名片】 郎鸿志 河科大一附院原院长,主任医师、教授,脑血管病经颅超声溶栓疗法创始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任洛阳市神经内科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洛阳中和医院院长、洛阳康立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神经内科专业学术带头人。从事脑血管疾病临床工作40余年,经验丰富,擅长各种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对脑血栓、脑出血、脑动脉硬化、神经衰弱、帕金森病等疾病治疗有独到之处。
2010年10月11日,洛阳中和医院根据国家卫生部对脑血管病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的要求,启动了“脑血管病免费筛查和防治工程”。
在筛查中,一位长期患高血压、糖尿病的病人被发现有脑梗死的早期促发因素,中和医院的医生为该患者进行及时药物溶栓治疗的同时,还为他进行了经颅超声溶栓治疗,使其脱离了发病的危险。更让接受筛查的患者和家人惊喜的是,原患有脑梗死的病人通过接受经颅超声治疗,患者的脑功能得到恢复,偏瘫、失语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治疗团队的领衔人物,就是经颅超声溶栓疗法的创始人、该院院长郎鸿志教授。
为求济世良方
三十年不懈追求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致死致残率较高。近年来该病在40岁左右的青壮年人中发病率逐渐增高,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脑梗死及其后遗症的方法,一直是医学界不懈努力的方向。
1972年,郎鸿志便开始进行不引起脑细胞损伤的超声剂量动物实验研究。2年后,他终于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了不引起动物脑细胞损伤的超声安全剂量。而后,他又主动请缨,将在动物身上获得的超声安全剂量,用于自己的颅脑部位。实验的圆满成功,为经颅超声疗法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经颅超声疗法问世
造福众多患者
在动物实验和自身实验的基础上,从1974年起,郎鸿志将经颅超声疗法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
第一例接受经颅超声治疗的患者至今让郎鸿志记忆犹新。这位63岁的女性患者因晨起左侧上下肢瘫痪,在某医院接受治疗无效于发病后两天,被家人送到郎鸿志所在的医院求治。在确诊为脑梗死后,郎鸿志立即为她实施了经颅超声治疗。
将超声波经过患者的颅骨直接作用于脑部血栓和病变部位,通过超声波的高频震动,使血栓溶解,改善大脑微循环,提高脑细胞代谢水平,使患者的脑功能得以恢复。治疗前,躺在床上的患者左下肢可以抬高离床面7厘米;经过10分钟的治疗后,患者的左下肢可以抬高40厘米;20分钟的治疗结束后,患者当即可下地走路。再经过连续10天的治疗,患者基本痊愈,生活完全自理,5年后随访病人,老人在家一直从事家务劳动。
(孙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