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8版:中州·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集体)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0 年 12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2010黄金叶杯
“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集体)

(人物以姓氏笔画为序)
  他,默默工作在基层岗位,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惦记在心;她,放弃在国外待遇优厚的工作,毅然回国迈上新的起点……即将过去的一年,在中原大地,有太多太多的故事让我们铭记,有太多太多的人物让我们感动。2010黄金叶杯“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集体)评选正在进行,今天我们特别刊发20个候选人(集体)的事迹,请您投下宝贵的一票。

01  王旭,男,44岁,民权县农场土生土长的一名农民。

  王旭从小就喜欢唱歌。2000年,他只身到北京打工。工作之余,在北京公主坟的地下通道内唱歌成了他生活的乐趣。2005年在地下通道唱歌时,他结识了年轻的搭档刘刚,网友称他们为“旭日阳刚”。

  9月27日,“旭日阳刚”在简陋的出租屋内微醉而又赤膊上阵翻唱《春天里》的视频,开始在微博中疯传。著名音乐人汪峰感慨直言:“农民工版的《春天里》实现我的终极梦想。”他邀请二人去上海参加“怒放”上海站演唱会,同台演唱《春天里》。

  眼下,“旭日阳刚”不仅在网上疯传,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国家主流媒体也多次报道。

02  王宛川,男,生前系南阳市宛城区白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于2010年7月27日因积劳成疾引发心肌猝死不幸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年仅44岁。

  王宛川作为一名基层街道办事处主任,他用自己普普通通的行为,报答了组织的信任,诠释了为民的情怀,展现了一名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风采。“老百姓的事都是大事”是王宛川的一句口头禅。他是一个在办公室坐不住的人,总是马不停蹄地下基层、进社区,与村、社区、企业干部交流情况,与普通群众访谈交心,倾听他们的呼声,关心他们的生活,在和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小的事他都牢记在心上。多年来,他共与36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资助大、中、小学生15人,还为7名困难家庭儿童当起了“代理妈妈”,无偿帮扶资金2万余元。

  王宛川牺牲后,南阳市委追授他为“优秀共产党员”。

03  王保太,男,74岁,许昌县陈曹乡许东村退休教师。

  王保太有4个儿子,妻子于1982年离开了他,他和4个孩子相依为命。如今,他的4个儿子靠艰苦奋斗富裕起来,而他还是独立生活。

  “是杨水才事迹影响了我,再加上在校时养成了干活的习惯,我歇不住。”王保太说。从1993年,看到许东村泥泞不堪的道路,他就义务为村里清扫街道。16年来,他拉着架子车行走在许东村的大街小巷,每天行程10余公里,从未间断过,而且不要报酬,没有节假日、双休日。提起他,村民说得最多的词是“活雷锋”、“大公无私”。现在,体弱多病的他仍旧拉着车,义务为村里清扫街道。

  王保太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起各级党委、政府和网民的热议。网友“心蓝”在留言中说道:“平凡中见伟大。王保太老有所为,让我们看到了河南人的朴实、憨厚。他体现了河南人的本质。”

04  孙建洲,男,37岁,新乡市高村五金电料批发市场保安。

  从1996年第一次无偿献血到2004年的转献成份血,如今孙建洲先后无偿献血111800多毫升,其总量相当于正常人血量的22倍之多,是新乡无偿献血最多的市民。2003年,他自愿加入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愿意为白血病人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他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质朴理念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上升为无言的行动——2008年12月成立了新乡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16名全国无偿献血金奖获得者自发组织在一起,开始了自愿宣传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之路。

  新乡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成立为保证新乡市临床用血的充足、安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新乡市和谐、文明城市的创建作出了突出贡献。

05  仲胡周,男,40岁,河南仲记餐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仲胡周出身农家,靠着刻苦努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凭着一碗手擀面在竞争激烈的郑州餐饮市场打下一片天地。在打拼事业的同时,他怀着感恩之心,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几年来投入巨资捐建“希望小学”、亲赴地震灾区慰问、关心慰问孤寡老人、帮扶低保困难家庭……这个河南汉子言行如一,他坚持把盈利的一半捐出来帮助他人。2010年1月13日,仲记企业为郑州市9800多户低保家庭送上了价值300多万的保暖内衣和爱心消费券。

  今年4月28日,仲胡周荣获“中国十大慈善家”称号。

  仲胡周还获得“河南十大爱心人物”、“河南省十大魅力人物”等荣誉称号。

06  吕胜战,男,38岁,河南省滑县八里营乡北苑村人,咨询师,现任安阳市政协委员、滑县政协常委、滑县发明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发明协会会员。

  2001年7月,吕胜战牵头成立了全国首家县级发明协会——“滑县发明协会”。几年来,在他的努力下,全县的发明创造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已累计申报专利1000余项,拥有专利550项,全县专利产品的销售收入达到6亿元,高新技术增加值达到28亿元,连续5年进入全省专利申请20强。他本人发明有10多项,都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他还积极组织参展,推动发明创造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并着眼于开发学生智力、培养科技人才。如今,滑县发明已成为“一种现象”。

  吕胜战发明的《铝塑分离器》获得第五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数十项发明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他本人曾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等。

07  刘桂芳,女,43岁,许昌县五女店镇人。

  1992年,刘桂芳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2008年10月6日,儿子阳阳发生车祸,脑干出血,经过抢救,阳阳的命算是保住了,但成了一个植物人。刘桂芳坚定“儿子能好起来”的信念,用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成功帮助儿子重新站立了起来。为了防止阳阳生褥疮,她每天都要给阳阳擦洗身体,换洗垫在身下的浴巾,光擦洗用的毛巾就买了100多条……由于极度劳累、悲痛,刘桂芳在20多天里多次晕倒。

  两个月零27天,阳阳终于苏醒了。刘桂芳买来核桃粉、羊肉、香蕉、苹果等,打成糊状,用针管给儿子喂这些流质食物,每天为儿子做康复按摩,还利用口型,从最简单的字词开始,一字一字地教儿子发音。等阳阳能站立时,刘桂芳又开始教阳阳学走路。现在儿子能说话了、能行走了,还能发手机短信了。

08  许群,女,39岁,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

  许群2001年在德国Karlsruhe核研究中心环境技术化学所完成了博士后工作,她放弃了在国外优厚的工作待遇,回到了母校郑州大学,回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瞄准国际前沿建立起了超临界流体实验室,填补了河南省空白。回国近10年,许群已在国内、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近100篇,被SCI收录论文60余篇;先后承担了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教育部归国留学人员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研究任务;此外,还申请了先进材料方面的国家发明专利7项。

  2007年,许群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08年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提名奖,200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日本化学会亚洲青年学者奖。

09  陈小莉,女, 28岁,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记者。

  陈小莉2003年年初到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工作,她用自己的辛勤和智慧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今年3月29日,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接到焦作市一名消防队员的热线电话,一名欲跳楼的轻生男子欲见陈小莉,要向她诉说自己的不幸。陈小莉与两名记者赶到事发地。面对一个精神狂躁、手持尖刀并喝了酒的人,陈小莉毫无畏惧地把手伸向对方,说:“来,拉着姐姐的手。”经过40多分钟的劝解,陈小莉成功将该男子救下。事后有人问陈小莉:“你当时不怕吗?”陈小莉说:“我唯一害怕的就是救不了他。”陈小莉为记者树立了责任、爱心和敢于担当的榜样,国内多家媒体纷纷报道了她英勇救人的事迹,网友称她为“最勇敢女记者”。

  2010年,陈小莉分别荣获河南省广电局三八红旗手、青年岗位能手和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称号。

10  杨永平,男,41岁,《东方今报》编委,社会新闻部主编。

  近4年来,杨永平义务抚养一个聋哑女孩的故事,感动了身边许多人。

  2006年7月,杨永平到信阳市新县大别山区采访,遇到了10岁聋哑女童汪颂玲。汪颂玲刚出生不久就被遗弃,是养父母收养了她。不幸的是,养父当年春天过世,而养母多病。杨永平把她带到郑州检查治疗。后来,汪颂玲逐步学会说话、识字。2008年9月,汪颂玲走进学校,如今,她已经上到四年级了。今年6月,汪颂玲的养母去世,杨永平送她回家参加葬礼后,又把她带回了郑州。

11  李华芬,女,28岁,淅川县人,助学志愿者,2003年考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李华芬在网上看到支教大学生徐本禹的事迹后,写了一份题为“他(她)的眼神”的倡议书,被称为“爱心捐助”的活动由此在校园展开。2005年1月18日,李华芬被确诊为白血病。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为李华芬捐款7万多元。2005年9月,李华芬在河南省中医院接受了首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愈出院后,李华芬毅然踏上了前往贵州的支教之路。

  中国互联网协会把李华芬列为“2005互联网公益日”的捐助对象。

12  李志平,女,50岁,国家心理咨询师、奥运火炬手,郑州管城区文明市民爱心热线主任。

  2004年,李志平创办了首家文明市民爱心热线,走进4万多个家庭进行心理辅导,安排下岗职工3000人,成为社会上300多名孤残孩子的“爱心妈妈”;她带领心理专家3次赶赴抗震救灾前线,捐款几十万元,搭建了灾区第一个帐篷课堂。

  李志平曾入选“全国慈善爱心大使”、“全国杰出十佳母亲”、中国优秀志愿者、河南省“双60”人物、“河南十大爱心人物”,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13  沈战东,男,生前系郑州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特警四大队民警,牺牲时年仅28岁。

  沈战东从警4年来,一直在郑州市特巡警支队特警四大队工作。新疆“7·5”事件发生后,郑州特警支队赶赴新疆维稳。1月29日,沈战东结束巡逻勤务返回驻地后,又坚持坐岗值班。1月30日零时许,沈战东突然昏倒,经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医生的诊断证明显示:劳累过度,猝死。刚步入28岁半个小时的他,魂逝天山脚下。

  2010年2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追授沈战东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

14  邱新会,男,37岁,漯河市郾城区聋儿语训中心主任。

  邱新会身患残疾,但他不畏艰难、自强不息。1998年,他克服种种困难,创办了漯河市郾城聋儿语训中心,先后教会1000多名聋哑儿童开口说话。邱新会多次带领孩子进行义演义卖,并将收入全部捐献给四川震区。此外,邱新会还通过漯河团市委,长期资助着漯河市一名烈士子女。

  邱新会先后被授予“漯河市十大杰出青年”、“感动漯河十大人物”、“河南省十大优秀青年”、“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2010年10月,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英雄教师”。

15  赵仁伟,男,28岁,渑池县果园乡杜寺村农民。

  2002年,赵仁伟以优异成绩考入郑州航空工业学院,随着2003年夏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原本健康的他成了只有头会动的高位截瘫患者。面对灾难,他并没有沉沦下去,用嘴咬住筷子在键盘上练习打字、写作。几年间,赵仁伟先后在《知音》、《中国电视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等上百家报刊上,发表文章400多篇,100余万字。他还通过网络,联系全国各地客商到村里收购辣椒,躺在病榻上的赵仁伟从而也成为四里八乡闻名的“大能人”。

  赵仁伟先后被评为“渑池县十大道德模范人物”、“十位感动三门峡人物候选人”、“渑池县优秀共青团员”、“三门峡市优秀共青团员”、“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员”和“中国文明网身边好人——敬业奉献人物”。近日,赵仁伟又被评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16  施丹丽,女,16岁,河南省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

  今年9月25日9时35分,省运会田径赛场女子少年乙组10000米决赛开赛。当比赛进行到第6圈时,代表洛阳参赛的施丹丽右脚的跑鞋被身后一名选手踩掉,但她并没有因此停下来,此时,距赛程的终点还有19圈,7000多米。

  又跑过两圈之后,施丹丽干脆甩掉了另外一只跑鞋,伴随着观众的呐喊声和掌声,她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比赛,并第一个冲过了终点。当裁判员把施丹丽的脚托起来时,大家才看清楚,她的两脚都是血泡。当她一瘸一拐地走上最高领奖台时,全场观众起立为她鼓掌。

17  郭天财,男,57岁,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物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小麦栽培第一学术带头人,兼任农业部小麦专家组副组长、河南省小麦专家组组长等职。

  郭天财集成出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九五”首创万亩平均单产超600公斤,“十五”首创50亩平均亩产超650公斤纪录,“十一五”创百亩连片750.9公斤和万亩连片690.1公斤高产纪录,首创小麦/夏玉米万亩连片亩产超吨半粮(亩产1548.6公斤)纪录,为河南小麦总产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与示范样板。

  郭天财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7项。

18  袁成友,男,45岁,深圳巴士集团第三分公司石岩车队队长助理。

  1996年,袁成友到了深圳,成为一名巴士司机。

  袁成友连续5年被深圳市评为优秀驾驶员,资助贫困学生2万多元,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60多名。

  在深圳市首届“发现身边的雷锋”评选活动中,袁成友被评为“深圳市学雷锋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感动商丘”十大新闻人物,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外出劳务工,2010年5月21日被评为“深圳——河南十大杰出青年”。

 

  19 河南煤化集团焦煤赵固矿区抗洪抢险集体

  2010年8月的暴雨,给辉县带来了50年一遇的灾难。8月18日县防汛指挥部作出决定——石门水库开闸泄洪。

  2010年8月18日23时40分,赵固一矿接到辉县市防汛指挥部紧急电话。40名保卫人员到东北流、西北流村劝说村民撤离。洪峰到来前,2200多名村民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2010年8月19日凌晨1时20分,赵固二矿附近的武庄村北面的黄水河大堤出现6处决口。综掘三队17名抢险队员用菜刀把编织袋割成条状,扎在腰上,在水中组成人墙。

  20 洛阳市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搜救队

  2005年3月28日,“牡丹花城”洛阳诞生了一支致力于爱心奉献的洛阳市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搜救队。据悉,这是全国第一支水上义务搜救队。

  洛阳市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搜救队的成立,得到了洛阳市委、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洛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与其联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给搜救队。

  近6年来,洛阳市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搜救队共出动现场253次,成功挽救了45个鲜活的生命,打捞遇难者遗体125具,配合公安机关打捞凶器2次,帮助群众打捞沉船2艘、装载机1台;队员自掏腰包,先后投入10余万元购置必要的搜救器材……洛阳市红十字会水上义务搜救队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义举,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赞扬,被誉为新时期传播爱心的“文明使者”,被百姓称为“当代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