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15版:乐活·晚情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少年夫妻 老来伴
温暖的面包
16岁参军 的父亲
让老人有成就感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12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桑榆晚情
少年夫妻 老来伴
□ 见习记者 杨玉梅
  席居恒、冯稳(右)夫妇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家住洛阳市西工区的冯稳今年89岁,老伴席居恒比她小3岁。3年前,席居恒患了脑梗塞,从此失去了行动和说话的能力。面对一天到晚躺在床上的老伴,冯稳没有放弃,她无微不至地照顾他,每一个日子都陪他度过。这样的付出,只因为她深信“少年夫妻老来伴”。

  15岁就嫁给他

  见到年近90的冯稳时,她满头白发,身体还算硬朗。席居恒坐在轮椅上,眼睛微闭,一动不动。冯稳说:“他有意识,心里啥都清楚,就是表达不出来,也不会动。”

  冯稳的老家在豫北一个小山村,和席居恒家所在的村子相距5里地。当地有个风俗,找对象,女方一定要比男方大,而且最好是大3岁,“女大三,抱金砖”嘛。结婚也不叫结婚,叫“成人”。

  1937年的中国,兵荒马乱,农村家里但凡有女孩的,都早早打发“成人”了,以免被日本鬼子和匪徒觊觎,冯稳也不例外。这一年,她15岁,父亲作主把她许给了邻村的席居恒。席居恒12岁,刚好比冯稳小3岁。

  眼看到了“成人”的日子,村里又发大水,隔断了两村的交通。家人只好先把她送到3里外的外婆家,从那里再步行到席居恒家。

  有了孩子才算家

  冯稳说:“15岁的我还啥都不懂,不愿在他家住,第二天就偷跑回外婆家了。他家人来接了三四回,我不去。”可是,一个月后,她还是被接回去了。两人都是半大的孩子,也没什么话说,这种状况直到有了大女儿才得到改变。

  冯稳20岁那年,大女儿出生,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不能再像姑娘时那样由着性子胡闹了,就一门心思地做起了席家的媳妇。

  席居恒个子高,人也灵活,很早就参加了民兵,后来又到县里当了八路军的联络员,一年到头很少回来。冯稳忙时种田,闲时就喂鸡,用鸡蛋换盐,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随着老二、老三的相继出生,日子艰难起来。冯稳说:“他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当时战乱,大家都想着他是不是已经不在了。邻居们看我一人拉扯孩子实在不容易,就劝我改嫁。我不肯,就在家等他,再难也要等。”

  平生爱在无言中

  1951年,席居恒调到洛阳工作,冯稳和孩子们也来到了他身边。

  为了让席居恒安心工作,冯稳放弃了出去工作的机会,把家照顾得井井有条。席居恒胃不好,为给他治病,冯稳每个星期都会买一只老鳖,亲自洗杀,炖汤给席居恒喝,汤喝完后,她还要看着他把肉吃完。那个年代,吃一次肉很不容易,孩子们眼馋得不行,可母亲告诫他们,这是给父亲治病的,他们不能吃。

  席居恒有些内向,话语不多,对冯稳的好都体现在平时的一举一动中。有什么新闻,他会第一时间说给冯稳听;有什么好吃的,他会告诉孩子们:“给你妈留着。”冯稳蒸馒头,他就抢着去劈柴……

  老了我是你的伴

  3年前的一天,冯稳一觉醒来,发现老伴摔倒在地,吓了一跳。她一边大声喊叫孩子们,一边把老伴抱了起来。150厘米的身高,86岁的高龄,也不知她哪来的那么大力气,竟抱起了身高近180厘米的席居恒。

  现在,孩子们轮流照顾席居恒,冯稳仍不放心。晚上睡觉,她会时不时地起身去给他掖被子;看他嘴干了,就帮他湿湿嘴唇;喂他吃饭前,自己要先试一下会不会烫嘴;没事时,她还会坐下来和席居恒说说话,尽管他不回应,但她知道,他听得懂。“少年夫妻老来伴。我就是他的伴,他也是我的伴。”冯稳说。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