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7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13 宠爱教育
洛阳网广告
7 平安归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12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13 宠爱教育
○作者 方刚
  对于儿子,我实行的是“宠爱教育”。我的一个口头禅就是:“使劲儿地娇宠他吧!”

  中国历史上,“宠爱”一向不是一个好词。旧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新有“千万不要把独生子女宠坏了”的告诫。只是没有人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相:小孩子生来就是让人娇宠的!永远不要怕宠坏了孩子,关键在于你是不是真的会宠孩子。

  精神分析学大师阿德勒曾说:小孩子在3岁之前无论如何也是宠不坏的。我想说:如果你真的“宠爱有道”,便可以永远宠爱你的孩子而不必担心被“宠坏”。

  所谓“宠坏了”的告诫,换一个角度看实在是混账话:我们总是尽力地宠爱自己,宠爱女人,甚至宠爱宠物,为什么不能宠爱弱小、纯净、天真、可爱的孩子呢?小孩子是可画可改的白纸,你只要对他认真讲道理,他就会听你的。如果是一个一直宠爱他也因此被他所爱的人对他细心讲道理,他更会言听计从。

  尽可能地呵护、疼爱、抚慰你的孩子;尽可能满足你的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尽可能不批评孩子,必须批评的时候要紧跟着表扬几句;尽可能让孩子自由地行动,对他想做的事在不伤害他自身的前提下不加任何限制;尽可能避免打骂你的孩子,实在气急时打骂了,事后要向他道歉和解释……宠爱孩子的关键在于你真的理解了孩子。绝大多数的父母并不真的理解孩子,他们总是俯视孩子。只有当你蹲下来,将自己的心置换到孩子的内心中时,才能真正理解他们,宠爱也自然产生了。

  凡有客人来访的时候,无论生熟,儿子总是极其疯狂。他会围着客人嬉戏,而不理会人家反感的脸色与回避的姿态。一次有个小姐姐由母亲陪着来访,妻子拿儿子的书给小姐姐看,儿子却不断地夺下来;还有一次来客人时,他挥舞着棒子在沙发上跳来跳去,还爬到了餐桌上,吓得客人惊叫:“这孩子,这孩子……”

  我相信客人们最大的吃惊还在于,孩子这么淘气,父母怎么不管呢?有时看儿子太惹客人惊恐了,我们也会象征性地呵斥几句。其实我们清楚,此时无论我们说什么,儿子都不会理会的。因为他的经验告诉他,爸爸妈妈并不会因此而真的严惩他。

  我的这些娇宠完全是基于对他行为的理解:他在客人面前所做的一切,不仅绝无恶意,而且意在讨好。他越淘气,来访者越惊惧,越关注他,儿子内心也越满足。

  孩子渴望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这一愿望也常受到批评。有文章说这样长大的孩子社交能力差,心理不健全。在我看来这至少有一半是胡扯。道理很简单,我们完全可以换一个角度反驳说:渴望被关注的人,自尊心、自信心都很强,在学校、工作岗位,他都会不断进取。

  每个孩子,甚至每个成人,骨子里都是渴望被关注的。所以,问题并不在于一个孩子是否能成为关注的中心,而在于成人以及社会如何对待这个“中心”,如何将他被关注的欲望正确引导。

  理解了孩子渴望成为“中心”,同时也要理解孩子缺少“标准”。

  成人们积累了多年的成长经验,“度”的概念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我们清楚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分寸。比如我们同孩子开玩笑,会知道怎样做才不会过火,不会伤害他们。但是,孩子们却因为过于年幼而未及通过经验来形成“度”的概念,他会同我们开玩笑,但是,他的玩笑许多时候在我们看来就是伤害,就是胡闹。如果这时我们不理解他们头脑中“度”的概念的缺乏,而将孩子的玩笑当成恶作剧,甚至当成“破坏”来批评和惩罚,我们就会伤害孩子的情感,甚至真正伤害他的“人际能力”。

  我同儿子开玩笑的时候,有时会轻轻地捅他,敲打他的脑袋,他会嘎嘎大笑。有几次,他同样以类似的方式逗我,大笑着用木棒打我的脑袋,疼痛中的我刚要恼,想到了“度”的差别,便还之以微笑了。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