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7版:洛阳·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2010,“他们”和我们一起走过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1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2010,“他们”和我们一起走过
  刘兆阳和小华南虎在一起。
  杨朝辉在读书。
  杨开德始终关注抗美援朝这段历史。
  孟宪冲在“黄山”舰上。(资料图片)
  施丹丽赤脚在赛道上奔跑。
  热爱工作,就是呵护好它们

  □记者 冯莹雅 实习生 蒲祖沅 文/图

  新闻人物刘兆阳 31岁,王城公园动物园副园长,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业本科毕业。王城公园动物园创造了长江以北地区2年内繁育8只华南虎并全部成活的奇迹,刘兆阳为成功繁育4只华南虎付出了艰辛劳动。(本报2010年10月22日曾刊发相关报道)

  记者:您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工作有变动吗?

  刘兆阳:3只小老虎现在已在虎山生活,不再需要我们24小时看护。我仍然负责动物园的管理工作和动物饲养工作。

  记者:本报的报道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刘兆阳:《洛阳晚报》的报道对我的工作是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增进了我对饲养管理工作的热爱。

  记者:是什么力量推动您全力以赴做好小华南虎“奶爸”的?亲人、朋友们对此有什么评价?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刘兆阳:这本是我的本职工作,从事动物饲养管理也是我的兴趣和爱好。为保障小老虎健康成长,动物园里的每一名饲养人员都呕心沥血,尤其是“华南虎育幼小组”的另两名成员王星卓和张恒。当然,也少不了王城公园的领导给予的大力支持。小华南虎健康成长,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深深感谢大家!

  记者:入选“《洛阳晚报》2010十大新闻人物”,您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此时的感触?

  刘兆阳:非常高兴,也感到非常意外。

  记者:今后,您有什么新的打算?

  刘兆阳:责任越大压力就越大,但有压力才有动力。有读者朋友们的鼓励和鞭策,我会更加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记者:新的一年到了,能否对《洛阳晚报》读者说几句话?

  刘兆阳:希望读者朋友在新的一年里更加关注《洛阳晚报》,更加关注野生动物,积极加入到爱护和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列里来。

 

  感谢关爱,平凡的我仍在坚守

  □记者 王学领 特约记者 高文治 文/图

  新闻人物杨朝辉 1998年,年仅5岁的洛宁县底张乡古村1组的杨朝晖承担起推着轮椅上的姐姐上下学的重任。亲人粗略统计,从小学、初中至高中,弟弟风雨无阻4000天、徒步近万公里陪伴着因病双腿致残的姐姐。(本报2010年10月19日曾刊发相关报道)

  记者:您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在做什么?

  杨朝辉:现在,我和姐姐的生活比先前好多了。河科大专家对我如何帮助姐姐康复进行了指导,除了紧张学习外,我每天抽空为姐姐进行两次康复按摩。

  记者:《洛阳晚报》的报道对您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杨朝辉:《洛阳晚报》报道了我和姐姐的事情后,我们得到了很多爱和关怀。河科大一附院的专家来看望了姐姐,学校减免了我和姐姐的相关费用,县残联每月给姐姐发补助,并为姐姐买了新轮椅。

  记者:是什么力量推动您风雨无阻4000天接送姐姐上下学的?亲人、朋友对您有什么评价?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吗?

  杨朝辉:是我自愿做的。学校师生以及朋友和亲戚都把我作为优秀典型,但我仅仅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记者:入选“《洛阳晚报》2010十大新闻人物”,您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此时的感触?

  杨朝辉:我很平凡,只是在坚守。

  记者:今后,您有什么新的打算?

  杨朝辉:勤奋学习,努力成才,回报社会、学校和辛勤养育我们的父母。最好和姐姐考上一所大学,能继续照顾姐姐。

  记者:新的一年到了,您能否对《洛阳晚报》的读者说几句话?

  杨朝辉:有你们的关注,我更不会放弃。

 

  和平年代,愿人们铭记抗美援朝

  □记者 程奇 文/图

  新闻人物杨开德 2010年,本报发起的“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0周年·洛阳老兵重返朝鲜”大型采访活动中,77岁的她是唯一的女兵,受到新华社、凤凰卫视等媒体的关注。(本报2010年10月25日曾刊发相关报道)

  记者:您现在生活状况如何?在做什么?

  杨开德:回国后,我一直忙个不停。老战友们听说我去了朝鲜,纷纷上门索要朝鲜照片,询问朝鲜近况,我有求必应。

  记者:《洛阳晚报》的报道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杨开德:老领导、老战友和四川老家的亲人都以我为荣。我现在经常应邀给大家讲抗美援朝的故事。  

  记者:是什么力量推动您坚持重返朝鲜的?亲人、朋友对您的举动有什么评价?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杨开德:当年在上甘岭,每天都有大批战友牺牲,每晚我都为牺牲的战友整理遗容、换上衣服,挖坑将他们掩埋。我得回去看看我亲手掩埋的战友,不然我死不瞑目!我的丈夫叶建华也是经历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此次他和我一起重返朝鲜。孩子们对我们的决定非常支持。

  记者:入选“《洛阳晚报》2010十大新闻人物”,您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此时的感触?

  杨开德:和平来之不易,大家不要忘记抗美援朝烈士们的贡献。

  记者:今后,您有什么新的打算?

  杨开德:我们将继续宣传抗美援朝,对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将优良传统一辈辈传承下去。

  记者:新的一年到了,能否对《洛阳晚报》的读者说几句话?

  杨开德: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祝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当好卫士,忠诚守卫祖国蓝色疆土

  □记者 魏春兴

  新闻人物孟宪冲 一名洛阳新安籍水兵,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142天,见证了中国海军走向深海的壮举。(本报2010年1月11日曾刊发相关报道)

  记者:您现在生活状况如何?在做什么?

  孟宪冲:我与妻子两地分居,我的收入大多寄回家,部分用于还房贷,部分维持家庭生活。眼下,我仍是中国海军水面舰艇兵,经常执行出海训练与执勤任务。

  记者:《洛阳晚报》的报道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孟宪冲:报道引起了乡亲们的关注,也引起新安县民政部门的重视,他们多次到我家慰问,解决了我的一些后顾之忧,坚定了我做好祖国蓝色疆土忠诚卫士的信念。请家乡人民放心,我会加倍努力!

  记者:是什么力量推动您去做这些事情的?亲人、朋友有什么评价?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孟宪冲:作为一名海军水兵,随军舰走向深蓝是我的梦想。参加第二批索马里护航,这是祖国和人民赋予的艰巨而神圣的任务。我想对父母说,你们为儿子骄傲,可儿子亏欠你们太多。但是,儿子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记者:入选“《洛阳晚报》2010十大新闻人物”,您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此时的感触?

  孟宪冲:十分光荣,我会再接再厉,决不让家乡人民失望!

  记者:今后,您有什么新的打算?

  孟宪冲:继续安心服役,时刻做好准备,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的光荣、艰巨的使命。

  记者:新的一年到了,您能否对《洛阳晚报》的读者说几句话?

  孟宪冲:祝《洛阳晚报》读者及全市人民新年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刻苦训练,用更好成绩回报大家

  □见习记者 谢磊 文/图

  新闻人物施丹丽 比赛中,跑鞋被对手踩掉,最终赤脚率先冲过万米长跑终点线。第十一届河南省运动会上,施丹丽的顽强拼搏和永不放弃让人难忘,体育运动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被完美诠释。(本报2010年9月27日曾刊发相关报道)

  记者:施丹丽,您好!夺得省运会冠军后,您在做些什么?近况如何?

  施丹丽:您好!从2010年10月中旬到现在,我一直和省田径队的几名队友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冬训,备战来年的比赛。

  记者:《洛阳晚报》的报道对您的生活有何影响?

  施丹丽:很多朋友和同学都看到了《洛阳晚报》的报道,他们见了我都说“报纸上都有你的新闻了,成明星了啊”!

  记者:许多读者都想知道,是什么力量推动你在跑鞋被踩掉的情况下完成比赛并勇夺冠军?亲人、朋友是怎么看这件事的?您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施丹丽:跑鞋被踩掉后,我一心想跑到终点来证明我行,但夺得冠军确实是我没想到的。家人和朋友知道这些后都哭了,他们说以我为傲,我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

  记者:入选“《洛阳晚报》2010十大新闻人物”有什么感触?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施丹丽:意外!这一年对于我来说充满了意外、惊喜和感动。谢谢《洛阳晚报》!

  记者:今后,您有什么新的打算?

  施丹丽:我会一直坚持跑下去,希望可以代表河南参加2013年的全运会,代表中国参加2016年的奥运会。

  记者:2011年到来了,您可否对《洛阳晚报》的读者们说几句话?

  施丹丽:祝《洛阳晚报》的读者朋友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我会继续努力训练,用更好的成绩回报一直关心我、支持我的读者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