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因为问路的人太多,书报亭经营者不堪其扰,决定提供“有偿服务”,明码标价“咨询收费”。市民称这种做法让人心里很不舒服,咨询收费实不应该。(昨日本报A08版)
广大公众从道德角度出发,对“有偿问路”大多持反对态度。众所周知,助人为乐一直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个城市、一个公民文明素质的体现。然而,为何在洛阳甚至在北京都会出现这种“有偿问路”呢?
其实,咨询收费在国外很普遍。商户维持庞大的信息查询系统,明码标价为公众提供服务,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其做法有违道德,破坏了社会风气。其实,明码标价的服务项目是一种平等交易,双方不必进一步磋商,也不存在讨价还价的余地。既然一方同意,即相当于已接受了这种特殊的商品交易。
除商户认为咨询问路“影响生意”外,更重要的是,社会上存在着这种需求。暂不说外地客户对洛阳不熟悉需要问路外,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就连一些本地人估计也会有不熟知之处。
在这种情况下,“有偿问路”的出现是否反映出城区及服务信息的发展,导致相关的配套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呢?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需要有关部门付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