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1版:国际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1月12日,我们不会忘记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1 年 1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1月12日,我们不会忘记
海地举行悼念仪式纪念地震中死难者
  海地总统(前中)和总理(前右一)悼念地震遇难者。
  两名海地人牵手参加地震遇难者祭奠仪式。
  一名妇女来到墓前献花。
  新华社太子港1月11日电 海地政府11日在首都太子港北部的圣·克里斯托弗墓地举行仪式,悼念去年1月12日大地震中的死难者。

  海地总统普雷瓦尔在总理贝勒里夫及部分政府官员的陪同下出席了悼念仪式。他首先向墓地敬献了黄色的花圈。普雷瓦尔说:“我以政府、公共机构和议会的名义再次向在去年1月12日地震中遇难的30万名同胞表示哀悼。我们怀念你们,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你们。”

  他呼吁海地人民行动起来重建国家,并对所有向海地提供援助的国家和国际组织表示感谢。

  海地一些著名音乐家在悼念仪式上演唱了海地传统歌曲。

  去年海地地震30万遇难者中15至20万人的遗体被埋葬在这座墓地里。从墓地所在的山上,可以俯瞰湛蓝的加勒比海,山丘上插满了黑色十字架。两面醒目的旗帜上写着:“1月12日,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

  海地政府宣布12日将在首都和其他一些受灾严重的城市举行社会及文化活动以纪念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

  ■现场直击  废墟与希望同在

  废墟、瓦砾、帐篷、送水车和联合国机构标志是如今海地太子港最常见的街景。一年前的地震给这座城市留下了太多不幸,一年后的今天海地人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太多改变,但加勒比人天性乐观使他们依然在等待美好生活的到来。

  抵达太子港后,记者一行便径直驱车赶赴昔日的海地总统府,那里是地震的重灾区之一。记者看到,海地总统府目前依然断壁残垣,没有得到任何修复。近距离观看,发现这座建筑的损坏程度比远观更为严重。据执勤的警卫队长阿历克斯·约纳斯介绍,总统府在地震后被废弃,偌大的院子只有地震前饲养的孔雀、公鸡等动物因无处安置仍生活在院内。

  如今的总统府大门口,成了商贩兜售CD、电话卡、皮包等商品的场所。位于总统府对面、曾经供市民举行周末派对的市民广场支满了各式帐篷,是一个难民临时安置点。

  安置点内部,生活垃圾满地皆是,污水横流,有人正用简易炉灶做饭。不少人看到记者,主动上前用克里奥语、英语等语言问好,甚至还有人用生涩的中文“早上好”与我们打招呼,还有人邀请记者进帐篷与他们聊天。

  住在这个安置点的克尔林娜告诉记者,在这个并不大的广场上居住了1500多户人家。他们大部分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也失去了工作,只能依靠政府和国际组织发放的食物和水来维持生活。她和许多人仍经常挨饿和缺水,只有少数运气不错的人获得机会住进了条件较好的安置房屋。

  克尔林娜说,1月12日下午她会一个人度过,在地震中失去双亲和丈夫的她选择在帐篷里为遇难的亲人们祈祷。不过她同时表示,要感谢上帝,因为至少自己还活着。她希望在明年1月12日前能搬出帐篷,拥有一个简单但坚固的屋子,能有一份工作,重新开始正常生活。

  我们来到安置点的集中供水处,一天两趟的供水车正好经过。帐篷区里的人纷纷来到这里提水、洗衣或洗澡,供水处旁的墙上贴着如何正确用水防止霍乱传播的海报。

  离开安置点,记者走在总统府门前的街上,一名妇女微笑着用克里奥语对我们说“下午好,祝你们好运”。地震留下的废墟尽管尚未被清除,人们心中的恐惧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抹去,但乐观的海地人却一直在充满希望地生活。

  (新华社太子港1月12日电)

  ■背景资料  海地震后这一年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遇难者人数约30万,约有130万人无家可归。地震给海地造成了高达78亿美元的损失,是海地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20%。

  10月中旬,海地北部地区暴发霍乱,死于霍乱的人数已近3700人,另有超过17万人染病。

  10月底,海地遭受飓风“托马斯”影响,持续暴雨引发洪灾,3.67万人无家可归。

  11月28日,海地举行总统选举。12月7日选举结果公布后,首都太子港等城市相继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抗议执政党在选举中徇私舞弊,要求取消选举结果。暴力示威活动造成数十人死伤。

  地震发生后,多个国家或地区调动人力物力向海地提供紧急援助,超过40个国家派遣救援队展开联合救援和援助行动。到目前为止,海地重建资金已经达150亿美元,但很大一部分仍未到位。

  (据新华社太子港1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