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就读的小学重视素质教育,几年下来,孩子们确实轻松快乐,但是,当要升初中(俗称“小升初”)时,问题出现了。没有哪所示范中学会以素质教育作为录取学生的标准,主要看的是学习成绩。如果看大纲里的学习成绩也就罢了,事实上,一所中学越有名,升重点大学的学生比例越高,就越重视学生在课外学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
妻子开始了解小升初的情况。这一了解,她就被吓住了。北京那些一流示范中学录取的学生,许多已达到高中毕业所要求的英语水平;“奥数”更是重要的考核指标,虽然小学六年的大纲里根本没有“奥数”,虽然“奥数”对小学生的成长并没有好处……
父母的矛盾来了:我们到底是按照多年来信奉的素质教育对待孩子呢,还是让他去上各种各样的课外班,把他的玩乐时间都夺走?做父母的多数最终会选择后者。
在教育资源分配极不公平的情况下,中国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没有几个父母甘心,或者忍心、放心让孩子随便进一所最普通的中学。于是,让孩子就读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就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
我也认识特立独行的父母,认定中国的教育出了问题,不想让这样的教育毁了孩子,小学毕业就不再让孩子上学,而是在家自学。但是,我们没有这个勇气。
儿子从2009年年初开始上英语课外班。开始他有一些抵触,我们也有一些担心,怕压力太大,难度太大,导致孩子对学习反感。意外的是,儿子迅速进入了角色,他第一次上课就找到了乐趣,像学画画一样,把学英语当成了一种快乐的体验。有时,他正和我聊天呢,忽然就说:“我要做自己热爱的事业去了。”便去做英语题了。
学校开学后,儿子仍然上各种英语课外班。我因为做事快,得了一个“方快手”的绰号,儿子也自称是“小方快手”。他对时间的感受也有了变化,时常焦虑,一回家就喊“作业太多,写不完了”,其实常常坐下不到一小时就写完了。我觉得这样不好,他太焦虑,和我一样。为了挤出时间来复习英语课外班的内容,他会在学校利用一切时间完成学校的作业,等放学回家,就可以学习英语了。老师给他拍了一张照片,是课间的时候,别的同学都出去玩了,教室里就他一个人在写作业。
到2009年12月,整整一年的时间,儿子后来居上,先后考了“伦敦三一口语”四级、六级证书,BEST第二级证书,PET证书。同时,他还学完了《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和第二册,成为班上英语最好的几个学生之一。有的学生从三四年级就开始上英语课外班,也没有取得这样的成绩。
这件事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发:孩子的大脑空间其实很大,不学习就浪费了;课余时间被课外班挤占,不一定会让孩子丧失快乐,可以引导孩子把学习当成快乐的游戏;孩子需要大人的引导,父母多投入一些精力,孩子就可能少走弯路,以同样的时间取得更大的成绩。
四年级第二学期时,儿子被选为中队委,任学习委员。
儿子回家说:“女生都投了我的票,男生中有两人也投了我的票。”所以他当选了。
前面说过,儿子在三年级时开始“渐入主流”,能够在四年级当选学习委员,除了与学习成绩提高有关外,也和家长们的集体反映有关。
事实上,这几年里,无论是面对没能评上“三好学生”的挫折,还是面对一直没能当班干部的境遇,或者其他在学校中遇到的挫折,我都教育儿子:荣誉是身外之物,它只是用来激励我们更好地前行,有时荣誉太多还可能损害一个人。那些自己做得很出色、应该得到荣誉而没得到却仍然勇往直前的人,才是最值得敬佩的人。
一方面,我们要鼓励孩子热爱荣誉,另一方面,我们又要提防荣誉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