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尼斯示威者中有不少年轻人。 |
| 本·阿里 |
| 突尼斯示威者与警察发生冲突。 |
| 突尼斯警察拘捕示威者。 |
|
□据 新华社 《中国日报》
突尼斯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14日晚突然离境,携家人于15日飞抵沙特阿拉伯。
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14日晚宣誓就任临时总统。不过,宪法委员会15日宣布,根据宪法规定,应由议长福阿德·迈巴扎出任临时总统,60天内举行选举。
总统秘密离境
突尼斯市14日发生大规模抗议活动,示威者要求执政已20多年的本·阿里立即下台。一些示威者包围内政部大楼,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冲突。
本·阿里当天下午与加努希紧急磋商。加努希会后宣布,本·阿里决定解散政府和议会,6个月内举行议会选举。本·阿里前一天承诺不参加2014年总统选举。
突尼斯官方通讯社稍后受权宣布,为保护公民安全,“决定立即在全国所有领土上实施紧急状态法”,包括禁止公共场所3人以上聚会,每晚6点至次日早6点严禁人员和车辆通行,警察和士兵可以对违抗命令的可疑人员使用武器等。
当天晚些时候,西方媒体报道,本·阿里携家人已经乘飞机离境。
法新社援引马耳他官员的话报道,本·阿里所乘飞机飞越马耳他领空,向北飞去,“飞机与地面控制中心取得联系,要求获许进入马耳他领空”。
法国宣布,无意接纳本·阿里。法国外交部证实,没有接到本·阿里申请避难的请求。
沙特王室15日凌晨发表声明说,本·阿里和家人已经飞抵沙特,沙特政府欢迎他们到来。
1天内,总统职权两易其主
14日至15日,突尼斯上演戏剧性一幕。不到24个小时内,总统职权两易其主。
先是加努希14日晚宣誓就任临时总统。
不过,突尼斯宪法委员会15日要求现年77岁的迈巴扎代行总统职权,60天内组织总统选举。
迈巴扎接受任命,宣誓就职。他发表电视讲话,要求总理穆罕默德·加努希组建民族团结政府。
按照他的说法,所有突尼斯人将可“无一例外”地参与国家政治,“所有突尼斯人均与政治进程密切关联”。
加努希当天与反对派领导人穆斯塔法·本·加法尔会谈。加法尔说,16日将展开进一步会谈。
“我们讨论了组建联合政府的想法。总理接受我们的要求,”加法尔告诉路透社记者,“(我们)将再次举行会晤,旨在使国家摆脱当前局势……讨论结果将于明天(16日)公布。”
都是城管惹的祸?
这场动荡的直接导火索是城管暴力执法。
突尼斯南部地区有一个26岁青年,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在街头卖水果蔬菜。去年12月17日,青年遭当地城管部门“粗暴执法”,自焚抗议,被送至一家医院抢救,伤重不治。
事发后,当地居民与国民卫队发生流血冲突,一人死亡。
此后,全国多处地区相继发生大规模社会骚乱,引发流血冲突。
突尼斯官方数字显示,至少23人在冲突中死亡。但美联社、《外交政策》等西方媒体都说,死亡人数至少3倍于此。
深层原因:本·阿里搞独裁,政府腐败
本·阿里执政20多年来,突尼斯经济发展平稳,社会稳定,旅游业发达,一度受赞扬。但分析说,多年来,突尼斯经济结构失衡,目前失业率达14%,其中青年人失业率高达52%。加上政府腐败,民众积怨已深。
批评者说,政府官员任人唯亲和大搞裙带关系,让普通百姓没有后门就找不到工作。本·阿里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他信任的政治家族里。
本·阿里1936年出生,1987年接任总统,1989年正式当选,此后连续4次赢得连任。
2009年大选中,本·阿里再度高票当选总统,开始第五个任期。他在选前威胁说,如果有反对者质疑投票结果公平性,就把他们投入监狱。
此次骚乱事件中,为能继续执政,本·阿里已采取一系列安抚措施,如降低基本食物价格、放开新闻媒体和网络、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等。但民众最想看的是“没有本·阿里的突尼斯”。
微博扮演重要角色
在独裁统治中,本·阿里严密控制新闻媒体和互联网,被冠以“媒体捕食者”外号。2005年开始,本·阿里设置网络检查员,连视频分享网站也被屏蔽。
在此次事件中,虽然新闻媒体被政府控制,但是突尼斯人通过社交网站“脸谱”、微博网站“推特”等新兴媒介发布信息,分享图片、视频,组织抗议人群。人群不仅被组织在一起,也让全世界都引起了对突尼斯的关注。
但问题是,本·阿里政府为什么不把“脸谱”等网站禁掉?或干脆屏蔽整个网络?
《外交政策》说,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是,本·阿里为使自己能继续执政,对抗议者有一系列让步措施,网络自由就是其中之一。他不能一边把话放出去,一边就反着干。
不过,《外交政策》补充说,任何政治变革都不能归结于某种单一因素,无论是科技的、经济的或其他。但在此次突尼斯事件中,网络新兴网站的确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国际反应:呼吁稳定
阿拉伯国家联盟15日发表声明,呼吁突尼斯各政治派别、社会各界保持团结,共同努力走出政治危机,尽快恢复安全和稳定。
阿盟秘书长阿姆鲁·穆萨15日呼吁突尼斯各派着眼未来,“在确保尊重突尼斯民众意愿前提下”,达成全国共识,解决危机。
埃及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说,埃及对突尼斯局势保持密切关注,“尊重突尼斯民众的选择,相信突尼斯有能力稳定局势,避免陷入动荡”。
美国及一些欧洲国家当天也呼吁突尼斯国内保持冷静,力争稳定局势。